搜索
  热搜: 重锤康复杯 顺炮
鲁中棋牌文化网更换域名:http://www.lzqpwh.com/
查看: 932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济青潍滨四地擂台赛纪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10:0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棋缘 于 2013-6-7 10:06 编辑

文章摘自《徐艺萍的博客》
++++++++++++++++++++++++++++++++++++++++++++++++++++++++++++++++++++++++
未来依赖于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                   
                                 --题记。

一、写在象棋边上   



  我把写作视为一种劳动。  
  仿佛是耕耘在心灵的沃野上,播种下思想的种子,让它扎根发芽,期待它成为参天大树,站立时为人遮风挡雨蔽太阳,倒下时安得广厦挑大梁。奢望中惯看别人所写--马纯潇的大简至省气自华,清清风的真挚自然细中腻,谭其的醇厚蕴集意典正,吴钩的严谨有致雅俗共--时时让我心生欣赏孺慕。然气质禀赋皆不同,学历见解自有异,水平可以提高,风格、风骨却是与生俱来,再学习,再模仿,也都不可能超越他们的范儿。文字如水,随器赋形,反观从前因象棋而所写的文字,真是毫无章法,恰似用泥瓦盆接了雨水乱泼在干旱得龟裂的心田里,田未浸透,盆已泡塌,狼狈又难堪。何时能够胸有丘壑,列岳峥嵘,写出如他们那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文章来?  
  更为忧心可怕的是,时间如大盗,偷走了我过多的热情、理想与体力。在虎头蛇尾地完成第二届济潍擂台赛纪实后,因为种种纠结和纷扰,我竟无毅力坚持把济青潍三地擂台赛纪实写下来,既然写作是一种劳动,不劳则无获。每每念及于此,内心的惭愧、恐慌总是涌动如海。聊以自慰的是,借着象棋,我在自己热爱的文学天地里劳动过,耕耘过。我在关于象棋的文章里俯仰歌哭,自喜、自怜、自嗟、自伤、自负、自怨,孤往独寻,并与象棋高手在棋盘上腾跃的灵魂偶尔相契,即是我劳动之余所品尝得到的最大人生乐趣。  
  深杯微影忽成幻,入水枯鱼不择流。如果说写作仅仅属于某个人内心的投射,必将毫无价值,那怕这里藏有不可排遣的孤寂和最深沉的自我,也是苔痕未许寻行迹,棋文那能慰惋伤?在关于象棋的文章里,我该写什么?这是我的责任所在。我能写什么?这是我的气力所在。我要写什么?这是我的理想所在。几年来与象棋赛事相伴,我深深感觉到对于象棋赛事的在网络上完整宣传,至少包括四部分:  
  一、赛程的进展。由于电脑编排软件的出现,这方面的内容足以做到正确、及时,一轮轮下来,犹如波浪翻滚,壮观足现。  
  二、参赛棋手因照片而为人识。这个简单,兹不赘述。  
  三、棋谱的保存、留存和流传。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的比赛大多快棋,棋谱时付阙如。很多精彩纷呈的经典对局除当事人留有或清晰或模糊的记忆外,无法供更多棋手参考、研究、学习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和缺憾。没有棋谱流传的比赛是无声的电影,没有“言为心声”的参考,外人和后来人就无法准确定位参赛棋手的表情和内心。既然是比赛,棋谱就是棋手心灵的轨迹,棋谱就是名次最有力的注脚。没有棋谱的比赛,真是可惜。  
  四、关于比赛进程的文字记录,如同《史记》那般精彩厚重。   
  人生一瞬,不过数十寒暑,这短暂人生,到底该怎么过,又该怎样在人类历史中显示出我曾经在此活过、努力过,创造了什么价值,恐怕才是重点。《生活日报》、马纯潇老师、各地棋协负责人一次次组织擂台赛,其志甚伟,豪情可羡,贡献亦巨。他们人生的部分价值,在于改写着、创造着山东的象棋发展史。人的生命不仅是由“时间”组成,还有“注意力”,有“注意力”贯注的“时间”才有充分的生命和价值。艺萍资质不高,凭借又薄,却愿把“时间”和“注意力”倾注到象棋赛事的完整宣传上来,尽管凡事实践起来总不免七折八扣,且世情难料,人事多歧,我未必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完美完整地完成对擂台赛四部分的全面“纪实”,然我又深知未来依赖于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对于山东象棋、潍坊象棋尽己绵薄之力是我心灵使命所在。  
  同时我深深体认到――“戴着镣铐跳舞”,所有的创作者,都必须像杂技演员一样在钢丝绳上玩转文字和感悟,并因此痛并快乐着,享受着。创作是难以承受之轻--它是稍纵即逝的灵感一瞬,是饱受肉体、心情和思维多重桎梏枷锁下的挣扎。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表象中去捕捉最精彩的迸发点,去挖掘最感动人心的事象,其凄楚难度,个中甘苦况味,惟有进行在创作当局中的人方能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也只有在对文字、思想进行过深度综合、提炼、升华后,方能自信地挺起胸膛,一吐能够衔接起心灵与现实的感言。  聋人也唱胡笳曲,好恶高低自不闻。藉事言理,本来就是我的习惯、我的哲学形态。重视生命存在及存在的感受,则是我的方法与内涵。人受命于天,天生我才必有用,但此才德性命各有各的方向,也各有各的问题。生命存处在不同的时与世里,与境相发、因机相推,遂不能不各有感想。把这些感触与感悟,表达出来与他人相互讨论印证,并藉此感谢那些曾令我生发感想、增益内涵的人们,又有何不可?  或许一句话足以解释一切:未来依赖于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   况且对于一场擂台赛来说,所有的荣耀与耻辱,都归于时间,成为历史。愿我的劳动和我之所写可以做为历史的注脚和证据,轻喟那一切喧嚣与喝采。  
  正是:    
    屏前独坐夜苍茫,  
    思入玄冥演大荒。  
    岂有人间叹往事?  
    齐鲁擂台谱华章。 
    断篇纪实情为累,  
    弈文何妨巧作妆。  
    喜与高手同寂寞,
    象棋边上道寻常。


二、春天的故事

1、辛杰煊:天空会有翅膀的痕迹   

  自两届济潍擂台赛至济潍青三地擂台赛,今年扩展到济、青、潍、滨四个城市。对于山东很多棋迷来说,滨州代表队是一支神秘之师。其中的部分成员、水平、战绩不为众人熟知。他们的少年先锋辛杰煊,一位在四城市擂台赛参赛名单中被误把名字公布为“辛杰轩”的初一学生,1997年出生,胖胖的高个子,浓黑短发丝丝站立,在陌生的众人面前显得拘谨也透出一股掩饰不住的睿智。话不多说,与人相遇或交流时总是展现出阳光憨厚的笑容,益加稳重持成。关于他学棋的历史和成绩人们不得而知,在预测他与青岛小将张锴的比赛结果中,几乎一边倒的倾向于张锴胜出,比赛结果也验证了他的差距。比赛中他走棋、按钟时可以察觉到他可能是因为紧张而出现的细微的颤抖,擂台赛的特别赛制让他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磨炼。尽管是在不长的时间就败下阵来,他显得格外平静,未曾多言,也不见沮丧,一切都那么庄严。  
  笔者曾经从辛爸爸那里了解到,辛杰煊学习成绩相当优秀,这次参赛权作一次锻炼,重在参与。象棋作为一种艺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不唯可以开发智力,还可以造就和升华道德,比如它的忠诚性和纯粹性。学习之余的爱好也好,消遣也罢,开始的选择就不是一件模棱两可的事情。胜负并不重要,一种爱好或者理想,选择了它,就像把敦煌壁画珍藏心中,为防止它的剥落和消褪,就必须一次以一次给以修复加色--色彩斑驳的胜负历练就是敦煌壁画辉煌的加色。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我已经飞过。相信辛杰煊翅膀会硬起来,不一定必然翮翮翱翔在象棋领域的天空,还有比天空更辽阔的去处,处处都有翅膀的痕迹。

    2、宋佳璘:仰起头来观察星象   

   1996年出生的宋佳璘,多年来师从潍坊名手李延伟学棋,学猛精进,自从2009年夏季在“富华杯”象棋赛上亮相在潍坊棋手面前后,历经大小赛事历练,前些日子还夺得了潍坊市棋王赛的第9名,自然入选此次四地擂台赛潍坊代表队,担任少年先锋。  
  15岁的宋佳璘长得胖嘟嘟的,人称“小胖”、“小胖子”或者“小胖墩”,他也乐于接受这样的昵称,豁达、乐观、善于交流,招人喜欢。  
  心宽体胖,此“宽”似乎与他的棋风、性格也一脉相通。不紧不慢,四平八稳,火烧眉毛之际犹能照镜观火,受伤也就在所难免。  
  3月3号下午,王伟老师带他到达四地擂台赛开幕式所在地潍坊避风塘酒店后,李强老师就开始陪他训练快棋,赫然发现这小家伙局势危急时还是缓不济急,似乎总是缺乏思考的紧张性、严肃性、迫切性。李强老师和王伟老师就开导他、指导他。第二天下午,李健老师继续训练他的快棋,在李健老师1分钟对他5分钟的比赛中,关键时刻依然如故,好几局输在时间上。王伟老师开玩笑式警告他:若再输在时间上就对他实行“斩手行动”。把时间调整到李健老师1加1对他2加1后,他居然胜了数局,李健老师大为高兴。笔者旁观,发觉宋佳璘耽于覃思的个性和迟缓后面有着持久深邃的思考力,对思考的沉溺和疯狂的爱,不仅表现在下棋时,甚至遮蔽了一份童稚的聪颖与情趣,颇多少年老成,唯愿这是天赋另一种形式的萌芽与征兆。 3月4号晚饭前,他对我说“叔,我紧张、发闷”。大战在即,我深知这份深刻的殷忧与焦虑来源于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的认知体验。我便和他聊天,扯东说西,李健老师也旁敲侧击鼓励他,给他自信,小家伙主动为滨州、济南、青岛的客人斟酒倒水,逐渐放松、放开了。 3月5号上午,他全程细心关注着张锴和辛杰煊的对局,他摈弃了那些令人心颤的杂念,全神贯注地走自己脚下的人生之路。 3月5号下午,在与张锴慢棋的较量中,表现可圈可点,以炮士相全守和了炮双卒仕相全。加赛快棋时在张锴误算弃子的情况下因时间紧张他没有发挥出足够的实力,也就没有抓住相应的机会,最终败下阵来。可以说他虽败犹荣。 他接受失败并承认自己和张锴的差距。老虎绝无狐狸的习性,然而他会在加赛快棋有外界干扰时抬起头来,眼光游离棋盘。仿佛是抬头观察星象,却不慎落入井中。我无法真正感知这只棋盘前的小老虎在输棋后内心的起伏。  胜利前的失败是对人生之路的一种保证,一种许诺,一种交待。使人在现实的灾难性的迷误中,与遥远得不可企及的真实意义相遇。人由此而心甘情愿地把自己交付给了超越得失、充满孤独的存在之中。  
  对宋佳璘来说,胜负的锻炼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更多优秀的象棋基因注入他的信念,仰起头来观察星象可得知宇宙,小胖子,加油!

3、李成蹊:把失败埋在春天里
 
  至今依然记得第二届济潍擂台赛李成蹊和棋走输而负于潍坊徐良进时的哭。伤心、遗憾、委屈、内疚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内心。 哭,是人类灵性之现象。刘鹗在《老残游记?自序》中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人类文明的历史,似乎就是一部哭泣的历史。纪伯伦也说过:“眼泪,是从笑口与伤口涌出的歌。”哭是人类灵魂的心曲;而眼泪,则是这灵魂之曲中的一颗颗颤动的音符。从这颤动的音符中,我们可以感知到十几岁的李成蹊是一个不懈的跋涉者,他的韧性和灵性是恒在的,那是一种状态,也是他的力量所在,并在不同时期展示出不同的风采,他用近几来的成绩证明了这一切。  
  四地擂台赛之前,他对张锴的战绩是一负一胜,众多棋迷也对他们的对垒也都翘首期盼。    
  3月6号上午,他与张锴的慢棋,斗智斗勇,精彩纷呈,不分上下,激战成和。慢棋赛他在张锴熟悉的五七炮进三兵对屏风马布局中出现失误败下阵来,投子认负的那一刻,他脸色微微涨红。  
  他没有哭,只是与张锴讨论着棋局得失。  
  午饭时他与父亲及王云豹老师有说有笑,谢岿大师也发来短信指出他在比赛中的失误,他沉思着,沉静着,一切都那么理性。四位少年棋手中,李成蹊年龄最小,性格也最为活泼2008年见他时,他还不足10岁,如今他个子蹿得很高,看起来也更加干练,身长心亦长呀。    
  观察、接触李成蹊,最让我感动的是,他身上跃动着一种理想的光辉,这光辉来自于他对象棋的信仰,他在用努力、专注实践着这种信仰,也在享受着这种信仰。因为有了这份信仰,胜负都成为最好的历练。由此象棋的信仰给了他最好的酬劳――经过种种历练,他得以放眼远眺神明的宁静!  
  信仰把失败变为历练,李成蹊把失败埋在春天里。

4、孙福国:遗憾之余当释然   

  3月4号下午,满玉清老师、孙福国老师、辛杰煊父子从滨州赶到潍坊时已经华灯初上。我与孙福国老师同桌,甫一入座他就为迟到向大家致歉,真诚而又自然。说话爽快,待人谦虚,彬彬有礼,一派儒雅。1968年生人的他,是一名牙科大夫,放弃数天的工作来参加擂台赛,维护集体荣誉的使命感让他义无返顾。  
  张锴的前三场比赛的每一局棋,他都端坐会议大厅聆听王秉国大师讲棋,显然他意识到即将面对的对手是如何强劲。张锴的每一场胜利,都是在给他的心理包袱加码。  
  3月6号中午,孙福国匆匆吃过午饭即回房间休息。13:25,他提前到达赛场。  
  比赛开始,走了第一步后孙福国忘记按钟,张锴友好又可爱地提醒了他。和张锴的慢棋对局双方平铺直叙,    
  仿佛是循着平行的大路悠闲地散步,拉着手踱到终点。  
  加赛快棋,面对张锴的犀利出招,他最终败下阵来。  
  胡荣华当年15岁夺取全国冠军,从此执棋界牛耳二十年。有志不在年高,坐在棋盘前的张锴,不再是一个小孩,而是一个拥有精湛技艺的棋手。从这个角度来说,孙福国输给比自己小三十岁的张锴是山东棋界新陈代谢的必然结果,是历史进化的一个环节,孙福国遗憾之余应该释然。
 
5、张锴:棋海扬波逐浪   

  两天七局,三和四胜,连胜四场,淘汰四人,这是实力的写照,也注定四城市擂台赛开局阶段,14岁的岛城少年儒将张锴成为主角,光芒耀眼。  
  第一次见张锴时,是在2008年潍坊棋院举办的“金川杯”比赛上,那时张锴在老师刘殿中特大的陪同下到潍坊参赛;第二次是在2009年山东省棋王赛上,这次擂台赛再次相见,赫然发觉张锴的个头增长惊人,抽节般地拔高。联想到他在去年山东省棋王赛上的优异成绩,更令人感到惊诧可能是他的棋艺的拔高。  慢棋行稳致远,快棋胆大心细,战略战术既能针对他人,又能契合内心。古之大才,虽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然至其成德,莫不由学。隐藏在张锴出类拔萃背后的是他的笃志修学。他的求学经历让人深知转益多师的宝贵,求知本如采矿,越挖越深,越采越多,它会积累、会生生不息,知以成知,不断构筑,不断滋长,真是索之难穷,绎寻不尽。然而,在象棋的迷宫里,张锴没有迷失,转益多师让他所见所闻日渐开阔,亦日有积淀,一个单纯的孩子双脚踏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着,走着。  
  张锴在本届擂台赛上的表演还在继续,这个在下午就要比赛而中午还要写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初一少年,将会给人怎样的期待和惊奇?不论结果如何---我们也可以完全抛弃任何可能的结果-----在这个伟大而又艰难的时代里,奔波忙碌在生活高压下的人们可能难以在人性中和人类事务的进程中找到完全属于内心又能促进幸福或发展的乐趣,在这个时候来想念起张锴、李成蹊、宋佳璘、辛杰煊这些挚爱着象棋并为象棋付出才华智力的少年才俊们,应该特别感到欣慰。

6、又见赵子仪   

  3月5号晚饭后,笔者从二楼下来出电梯,恰巧遇见潍坊著名少年棋手赵子仪(曾经夺得山东省棋王赛第10名)和他妈妈一起到避风塘看望张锴。赵子仪比两年前更加挺拔俊秀,模样也有了变化。我们热情闲聊,得知赵子仪读高中后两周才能回一次家学习任务尤其繁重,想下棋却无法挤出时间,又无法割舍学业(据说赵子仪考试从未出过前三名),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不,哪个是熊掌?哪个是鱼?或者都是熊掌?在山东棋界,张锴、李成蹊都是少年学棋有成的典型和榜样,他们的学习成绩也都相当优秀,值得有志于让孩子学棋的家长学习和探究。但是他们也面临着学业与学棋的冲突,张锴和李成蹊这次都是周五下午放学后才开始往潍坊赶,而李成蹊在比赛在3月6号上午比赛结束后吃完午饭就赶回济南参加下午的一个英语学习班。张锴除了在比赛期间写作业,回家后还要写到深夜。  
  新时代的发展,经济大潮冲刷着每一个角落,价值选择的多元化,讯息来源的复杂化,娱乐方式的多变化,夹在网络游戏和电视多媒体中的象棋,益显枯燥和单调,加之没有国际象棋和围棋的国际化关注和赞助,处境相对尴尬和窘困。如何让热爱象棋的孩子有一个宽松、优渥的下棋环境,或者让热爱象棋的孩子在有实力走上职业化道路后能够为自己赢得一个宽松、优渥的生活环境,是象棋人最大的课题和难题。  
  郑板桥当年“年年为恨读书累,处处逢人劝读书”,大凡人的精神价值越高,其文化冲突也越剧烈,内心承受的负荷也越深。在无数徘徊在职业和业余接壤处的棋手们,长期得不到外在价值的肯定,甚至需要以外在价值供养象棋的生存,久而久之难免会产生怨气、失望与解脱的企望。这是欲罢不成的围城之困,是爱恨交织的文化之累。但是切莫忘记,郑板桥是在读书当了官后才有读书的“累”和“恨”,只有历尽磨练的人才谈得上看破红尘,腰缠万贯才有实力蔑视宝贵,才富五车才有资格讲读书无用,这是另一种层次上的自我肯定与宣泄。  
  理想和理想之不能实现,构成一对激烈的矛盾冲突,以此贯彻始终的人生是悲剧性的人生。牢骚也好,无奈也罢,终究只能是一时的,棋人和与象棋有关系的人们当自强,而每一位棋手唯有在漫天狂潮中保持心灵的一叶扁舟不至倾覆,实践着对象棋的执著与专一。

7、父爱如山:幸福的本能
  
  参加本次擂台赛的少年棋手,因为年龄较小,大多由父亲陪着来参赛。看着大人们陪孩子出来锻炼,时时感动不已。而张锴爸爸更是直言,对于孩子,所有的生活都要由他自己去面对,并且有意识的去锻炼张锴。李成蹊的爸爸、辛杰煊的爸爸也都对孩子有着严格的要求,都赋予属于他们那个年龄段该有的历练。  
  人一生下来,父母就用爱为孩子筑起了一道墙,这道“墙”首先是保证孩子的安全,种种叮咛与告诫,使孩子们懂得了吃亏和危险。母亲的怀抱,父亲的大手,是懵懂童年最厚重的一层包围。他们在这个遮风挡雨的圈子里咿咿呀呀学语,又摇摇晃晃长大。这时候,即将告别童年的童年尽管需要这个包围的温馨,勃发的生命时时在滋生着突破包围的欲望。  
  父母此时要“拆墙”,否则每一个孩子都要花更大的力气或代价才能突破一些包围,甚至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也只能喟然长叹:“壁兮壁兮奈若何?”   
  感动中,思考里,我深刻体认到:为了孩子的光华,父母都可以做最陈旧的幕布;为了孩子的理想,父母都可以做深情的付出。这不仅仅是崇高,也是一种幸福的本能。

8、擂台赛:棋手书写人生传奇   

  擂台赛价值何在?它不仅仅能够促进山东象棋事业的发展,创造山东象棋新的发展史,也让每位登台亮相的棋手以及参与其中的人们,通过象棋来书写每个人部分的人生历史和传奇,它是棋手实践生活、完善人生的舞台。

三、黄河岸边观波澜

1、黄河:母亲河

   3月11日下午,王伟老师驱车载着笔者、李强老师、杨成亮老师,一行四人从潍坊向滨州进发。17:37时通过滨州黄河大桥,桥雄伟,有些壮观。前几年过这大桥时是匆匆而过,未遑多看。今次,我请王伟老师慢点,再慢点,尽量靠近桥栏,摇下玻璃。  
  这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吗?  
  这是“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黄河吗?  
  这是“天生圣人为万世,惊涛拍岸鸣春雷”的黄河吗?  
  这是“劲催双橹渡河急,一夜狂风到海边”的黄河吗?  
  这是“桃花水涨冲新渠,船船满载黄河鱼”的黄河吗?  
  这是上游拥有“烟从水底生,船在旱地行,未雾彩虹舞,晴空雨蒙蒙”之壶口瀑布的黄河吗?  
  曾经是帆船为路、波涛为程的黄河流到这里已经无法听到袅袅渔歌,看不到片片帆影,桥北面的黄河水已察觉不出动态的流动,静如浅潭,浊如米汤。宽绰的泥滩河床业已干涸,裸露着一丝不挂的丑陋。  
  我的心猛的一沉,仿佛是遥远的日本大地震波及在胸。  
  黄河,在无数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条无法取代的母亲河。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圣河早已洐化成一种文化符号,凝驻在华夏历史和炎黄子孙的骨髓中,流动在东方文明的血脉里。  
  然而,是什么干涸了你华美的青春?是什么销铄了你丰爽的肌肤?是什么样的奔波让你步履蹒跚?是什么样的负重让你困厄竭蹶?  
  人定胜天吗?焦渴的人们用种种方式无度地透支着你,影响着,让你苍老、衰弱起来。你赋予了一个民族黄色的皮肤,她却无法还你一个透明清澈的内心。  
  黄河,一个伟大而永恒的存在。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她怀里的一叶扁舟,徜徉在她那金黄色壮阔的梦境中扬帆启航。


2、张锴:擂台赛记录下了他的可爱、童趣和成长   

  四连胜的张锴输给了王伟,所有人都为这位少年的出色表演奉上了足够的欣赏和尊敬。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辛杰煊、宋佳璘、李成蹊、张锴等正在成长的少年棋手们象征着山东象棋的未来,让我们期待着他们领启山东棋界美好的明天。  
  正如张锴爸爸对张锴的评价:这孩子最大的特点是单纯。仔细观察,张锴向来对胜负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赛后他在聆听王秉国大师的指点时,笔者给他照了一张相,姿态十分可爱,表情淡定从容。我们仿佛可以从中窥视他的那份胜不骄,败不馁。  
  猛然想起,3月5号在潍坊避风塘连胜两场后,大家在一楼大厅集合就餐,趁无人进出,张锴推动着酒店的旋转玻璃门如陀螺快速转动,他在其中享受着一种童年别有的乐趣。时光流转几年后,张锴也不可能再有如此出自顽童天性的即兴的天然的表演,擂台赛记录下了他的可爱、童趣和成长。  
  正是:   
  《西江月*岛城小将》:   
  自幼声闻齐鲁,长来名动八方。翩翩年少胜四场,揭擂台英雄榜。工稳期待第一,细腻追求无双。妙思不为闪光芒,棋海扬波逐浪。


3、赵勇霖:超越之善   

  或许是同为属龙的缘故,每次见面,笔者和赵勇霖似乎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3月11号晚,在滨州市象棋协会、体育局有关领导在彩虹湖酒店举办的欢迎酒宴上,我们相见握手,未多寒暄,勇霖即嘱我写文章之余要多休息,注意身体,他的话简单有力,就像一位老朋友抚摸在我的心坎上,倍感和善亲切。  
  勇霖话不多说,却总是笑口常开。话不多说,非沉默寡言,实为简洁有力,不说废话,一语中的,偶尔机锋幽默,千人万事皆宽容在心,足见其涵养修为也。  
  2008年的第二届济潍擂台赛,赵勇霖担任济南队先锋连胜潍坊徐良进、祝清山,败于张荣昌;  
  2009年的首届济潍青擂台赛,赵勇霖担任济南队先锋连胜潍坊青岛鲁本杰、孙振勇,败于李翰林;  
  连续两届擂台赛两连胜,当时我曾经喻之为“济南群康队的报春鸟”。  
  山东省首届象棋名手盲棋赛冠军,加上省棋王赛、明波杯的数次好成绩证明他已经跻身山东象棋界强手之列。  
  本次四地擂台赛,他依然担任济南队的先锋。随着比赛进程的变化,他所面对的是潍坊的王伟。  
  目若营、神若凝、心若思、眉间蹙蹙,若有忧者――赛前赵勇霖的表情深深触动着我。  
  忧者不在胜负,也非“沉饮聊自遣,放歌始愁绝”可以排解。面对强劲对手,他唯有尽余心不遗力,率吾性乃全舍,非有所惧于外,亦非有所变于中――而是担负着一支代表队开门红的使命感和由此源于生命原动力迸发出来的超越之善、血气方刚。  一盘慢棋,两盘快棋,不愿接受的结局是被淘汰。对于一个棋手来说,是无比的痛苦与残酷。失败之不需要实非不必要,选择了象棋,也就会体验到失败带来的温暖与安定,生命的激情才会有逐渐静摄收束的机会,那起伏跌宕的心情,也会如落叶落在松湿的土壤里,渐渐沉了下去,和土地化为一体,等待着发芽。
  
  4、李春惠:滨州,春天花会开  
 
  3月13日早上,李春惠从惠民县赶到滨州,提前到达赛场。  
  清癯彬雅的他比39岁的实际年龄年轻很多,交谈中得知他教着一大帮学生学棋。他与张秀忠老师交流着,探讨着象棋教学的前进之路。  
  这是一个热爱象棋的人。  
  曾经数次获得滨州军,曾经战胜过葛维蒲大师的李春惠肩负着滨州黄河龙队取胜的重任。慢棋面对王伟,他显然有备而来,战略上他避开王伟熟悉的变化,战术上却未能抵挡王伟的周旋,渐入下风后他抓住王伟的软手,顽强顶和。  快棋中他独辟蹊径,巧着将王伟的一车圈而套之,徐图谋子,不意王伟投袂击剑,以玉石俱焚的应着取得气势上的制高点,李春惠没能一鼓作气抓住创造出的大优机会,情势反转之后败下阵来。  
  滨州市象棋协会秘书长满玉清老师一直在赛场密切关注着王伟VS李春惠之战,如今八人去三,作为组织者的满玉清老师的忧思一时溢于言表。  
  然而,擂台赛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可以预测,却无法预知。

  正是:  
   
     周鼎知移谁手中,
     横联纵合竞争雄。
     楚王如取灵均策,
     下使函关锁祖龙。

5、王伟:过尽曲廊堂庑开   

  3月6号下午,笔者和王伟商定,3月11号下午我们约上孙振勇一起赴滨州参加四地擂台赛的第二段赛程。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复何所无。生命布满了无常,生活充满了意外,3月10号得知原定于12号上午出场的孙振勇因车祸受了伤,心里着实不是滋味,唯愿他早日康复。
  王伟赶紧与擂台赛主办方、各参赛方沟通协调,最终确定滨州赛区的比赛潍坊队出场队员由王伟和杨成亮顺序递补。
  3月11号下午,我和杨成亮老师自高密赶到潍坊与王伟老师、李强老师汇合后就赶赴滨州,近18点时到达比赛场地彩虹湖宾馆。  
  停车时,王伟略一沉思,把本已车头朝东的车调转过来,最终车头朝西停下,笑着对我们三人说:朝东的话,不是没比赛就急着往回赶嘛,有点输不迭的意思。李强老师接话接过来:往东更好,往东是向青岛的方向,下次我们到青岛。  
  罗纳尔多说过:“我不迷信,但每次进球场我都先迈进右脚。”他确实不迷信,他有炽热的求胜愿望并看重结果,他注重一个无关紧要的细节给他的习惯性心理暗示,先抬“右脚”这一细节便是他祈祷的动作。类似的心理并非不自信,而是你可以参与过程,享受曲折,却无法把握结果。  
  暗示有着不可抗拒和不可思议的巨大力量。心理学家普拉诺夫认为暗示的结果使人的心境、兴趣、情绪、爱好、心愿等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又使人的某些生理功能、健康状况、工作能力发生变化。暗示是影响潜意识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它超出人们自身的控制能力,指导着人们的心理、行为。暗示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思索地接受一定的意见和信念。我们的笑说写在这里可能是一个小花絮,但我更相信它可以给王伟一些心灵暗示吧。  
  在过去的两届济潍擂台赛和一届济潍青擂台赛里,潍坊代表队中只有李强、刘宏伟、王伟三位没有缺席,也即将参加本次四地擂台赛。不同的是,李强、刘宏伟三次擂台赛里分别胜过六场,而王伟似乎注定是一位悲剧英雄。  
  第一届济潍擂台赛,在下过两场慢棋后,与济南王新光加赛四局快棋,遗憾告负;  
  第二届济潍擂台赛,半夜自香港返回青岛流亭机场,再从青岛返回高密,再从高密星夜赶到济南,几近一夜未曾合眼,身心交瘁,与济南王彦对局时形同梦游,输棋也就不再意外;  
  第一届济潍青擂台赛,在与青岛李翰林的对局中,在受到外界干扰后,神使鬼差地摸错棋子走出昏着,一盘赢得杠死的棋被对手咸鱼翻身。  
  像一只没有船舵,也没有风帆的扁舟,苦楚的焦风任意把它吹到沙滩上搁浅。  时也?运也?命也?  沧海横流,接二连三的失利带来的失落与痛苦沉浸到骨髓之中,独行天地,孤孑一人,怅望千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露立苍茫,不唯无乡,抑已无侣。就是这种孤独、孤绝与孤寂,智运会的铜牌无法为之消除,大小比赛的冠军无法为之缓解,彼处的种种荣耀永远不可能抵消此处的俯仰多哀、恻恻不已的悲情。  
  难道人类生存的目的就是接受被指定的命运?   
  如今,王伟即将在第四次擂台赛里登场亮相。  
  尽管王伟对胜负是达观的,对比赛是渴望的,但谁又知他经历过、经受过怎样的煎熬?  
  擂台赛是无风也起三风浪的海洋,参与其中的每一位棋手都是船。  
  既然是船,就得出海,就得和暴烈的风雨对抗,和诡谲的暗礁周旋。一艘船,如果在避风港里腐朽,在均匀的鼾声中沉沦,还能算是一艘船么?人生亦如船,船的全部生命和价值就在于航行,失去了航行,就失去了一切。  
  王伟挂起自信的风帆,准备济达沧海。   
  两天时间里,王伟经历了四局慢棋,六局快棋的洗练,豪取三连胜。  
  与张锴的对局,王伟经受住种种诱惑和考验,战斗在最后时刻结束。  
  与赵勇霖的对局,快棋的第二局于无声处听惊雷,最终他赢在毅力与斗志,赛完后的他的体力几近虚脱。  
  与李春惠的对局,快棋中王伟置之死地而后生,让人看到了他那悬崖撒岩后的彻悟。  
  为了休息好,王伟索性关机。3月13号早晨7点半左右,刘宏伟老师给笔者打电话转找王伟,接完电话后, 我问他昨晚睡得如何,他说汽车的窗外路边的汽车轰鸣让他翻来覆去。  
  车动?心动?  
  他累极了。  
  下午和青岛牟山中的对局,面对牟老师慢棋战和,不惜以加赛的战略,王伟表演出惊人的毅力和斗志。尤其是快棋第二局,王伟在先丢一子,时间落后2分多钟的危急情势下,顽强拼搏,苦苦守和。  
  所谓“赢棋三只眼,输棋一抹黑”,5加3的快棋中,疲倦至极的王伟,精力、体力、毅力熬至顶点,最终败下阵来。     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遗憾。  
  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安慰。  
  三连胜,可以宽慰王伟。  
  三连胜,足以让潍坊占得居安思危的先机。
  比赛结束后,我们一行四人于傍晚时分赶回潍坊,路上的笑谈让我两天来随赛事起伏的心情逐渐平复下来。  
  擂台赛就像爬山。在山下有无数选择的自由,但爬到半山就陷入尴尬,选择继续往上爬就意味着放弃随心所欲的自由,加大成本。而且,山顶风高寒冷,谁都不可能久呆,上去了也得马上下来。而要下山,不仅会付出半途而废的成本,还要面对山下人的评陟臧否。因此,只有专以爬山的艰辛过程为乐事,而对结果无所谓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在攀登绝壁时自由而舒畅的心情。  
  我想起了2009年济潍青三地擂台赛时潍坊开局四连败时的喧嚣与沸腾;  
  想起了我当时用过的“人世从知絮转圜,得名负谤两无端”两句歪诗;  
  想起了在滨州时蒋川老师发给王伟的“王伟哥,加油”的短信;  
  想起了我全程跟踪两届擂台赛时的众多点点滴滴;   
  我向王伟奉上我的尊敬和礼赞。   
  趁着黎明微曦,航向浩瀚的大洋,去瞭望朝阳第一道光线。也许,在月黑风高的暗夜,为了一个不能宣说的缘由,为了追寻闪耀在远方的希望,曾冒着如山浪涛,出发。也许要航行赤道,漂越七洋,或许停靠在异国的港湾深邃而温暖,有歌声如云,笑语如花;终究还要回航,航回故乡,那耀眼的繁华,拥抱过,却不能持久地拥有。  

  正是:王伟,那艘船的航行:   
  如山峦之叠嶂,如青春之激越。浪潮拍岸,一曲豪歌惊日月;波涛连天,千军酷战动乾坤。浪来势不可挡,潮起所向披靡。至柔果能至刚,至弱真可至强。后浪前浪携手,小河大河并肩。吐故一瘀通胜景,纳新百川汇大成。喜看浪潮激情澎湃,笑对风云变幻莫测。大江大河涌大浪,大湖大海卷大风。正因日累成厚积,方能时到现薄发。

6、青州谭其:博览群书贯九经,凤凰池上敢峥嵘   

  3月11日上午,谭其老师坐车自临淄赶到滨州彩虹湖宾馆现场观看比赛。晚上我们谈比赛,谈写作,谈人生,巴不得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赠谭其:   
    读破万卷著棋史,
    只青一衿自在勤。
    不厌蠹鱼钻书林,
    朱墨挥洒棋为文。
    近观擂台伏枥心,  
    路远万里未薄云。  
    风虎云龙赋演义,
    齐鲁棋界有高人。

7、时间就是生命  
 
  两天的比赛,笔者亲眼目睹了王伟的六局快棋,体验到了时间的冷酷无情。  
  在空间上并列的东西一目就可了然,但是在时间上这一顷刻刚来,前一顷亥就已过去,时间就是这样在来来  
  往往中永无止境的流逝。或许在这种加秒的比赛中,20秒或者3秒的加时仿佛是一种节拍,在两位棋手整齐一律和平衡对称的对抗表达中,那种游离不定性仿佛产生了一种定性和先后一致的重复,似乎可以控制永无止境的向前流逝。
  然而只是相对,棋局终有终时,多么残酷:
    时间是绝对稀缺的财富。  
    时间是花钱买不到的。  
    时间无法节省,无法储存。  
    时间无法增加。  
    时间一去不返。  
    时间就是生命。


8、象棋是什么?   

   张爱玲有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对于棋迷和棋手来说,象棋就是藏匿在袍子的夹缝和里子里的虱子,时时让你奇痒难堪,时时让你爬抓聒噪,挠轻了,不解恨,抓重了,渗出血。若是把虱子抖出来,用指甲挤死,你可能解脱了,也可能洒脱了,却可能陷入一种无法摆脱的虚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10:05:07 | 只看该作者
四、乱花渐欲迷人眼


1. 牟山中:显赫风采展英姿   

  1984年,年届花甲的日本围棋名誉棋圣藤泽秀行担纲擂主参加了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在当时围棋界看来,或许是出于一种尊重,德高望重的他担纲擂主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尽管后来表现神勇的聂卫平战而胜之盖住了他的光芒,然后七八年后,66岁、67岁的他在40期、41期王座战中蝉联冠军,创造了围棋界的奇迹。 62岁的牟山中是本届擂台赛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与藤泽秀行不同的是,他担任的是青岛队的成人先锋,实质意义大于象征意义。这位曾经获得过两届青岛市冠军、战绩辉煌的老将,以实力为基础,针对王伟,他制定了慢棋消耗战,快棋点穴战的策略,慢棋沉稳,快棋灵敏,最终凯歌高奏。尽管在与济南王云豹的三盘棋中最终落败,但他在擂台赛上可谓“显赫风采展英姿,老将齐鲁传美誉”。  牟山中给我的印象是乐观,爽朗,痴爱象棋,老而弥笃。  
  谭其老师在《“陈天才现象”的思考与探索》(原载潍坊棋协网http://www.wfhxqy.com/bbs/showtopic-6625.aspx)一文中曾经对棋手的运动寿命和巅峰状态何以能够大树长青提出过关注和探索,这是一个有趣而且意义深刻的现象。  象棋是智慧的体操,归根结底,象棋不仅仅与体力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竞技,更是一种智慧渗透其中的一种艺术和哲学。每一局对弈只能是棋手艺术生命自身的自我创造、自我展现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每位棋手只有认真把握自身生命的脉动频率,只有掌握自身生命内在要求之精华,才有可能演示出富有生命力的对局。而经典的对局也最能生动地表现出棋手本人的生命特征和哲学意味乃至品味。棋手平时什么样的生命状态和生活风格,就会弈出与之相应的对局。只有当一位棋手真切地感受到自身生命的快乐、痛苦和追求理想的时候,他才能下出符合其自身品味的棋局。对生命无所感受、无所体验和无所忧虑的棋手,不可能在对弈中表现出自身的生命力。  
  棋手还必须敏感地对生命力产生一种特有的“敏感性”,心态、思维能够与生命脉动发生真切的“共振”,使生命本真的原动力“涌入”自己的对弈之中;更确切地说,必须使自己的对弈成为生命本身的“艺术化身”和“哲学外化”,活灵活现地展现心灵和人生的运动。   
   正是:
      仅仅一盘对局
      那只是雕虫小技 
      如果能够心灵接通
      永恒之神
      以全神贯注
      和生命本真的原动力涌入
      让艺术化身、哲学外化
      那才是一种本事 
      但是
       那也不能称为“本事”
      实际上
      那是一种千真万确的
      神秘奇妙的力量

2.王鹏程:十万里风鹏正举   

  3月19日晚饭后,滨州王鹏程老师向我打听潍坊考友田老先生的联系方式,我赶紧从潍坊棋院裴春亮院长处查到告知他。二十几年前,他与考友田老先生在潍坊萍水相逢,承蒙滴水之恩却牢记不忘,其真诚让人感动。  
  闲谈之中我大体了解了王鹏程的象棋之路。  
  1980年,15岁的王鹏程才学会象棋,两年后,他高中毕业。那个年代能够考上大学似乎还是小概率事件,但王鹏程没有说是不是因为痴迷象棋而耽误了学业,或许冥冥之中,象棋如帅棋在他青春开端的起跑点上树立起一个路标,以致在回家务农种地、经营砖厂多年后,有记者在《大众日报》发表的文章中如此结语“人间少了一个大学生,多了一个棋痴”。棋痴者弈必工,多年来,王鹏程在家乡博兴县和滨州市下出了名气。这名气也毫不客气地套牢了他,让他别无选择地走了以棋为生的道路。他首先受聘于东营一家棋校,由于教学生动扎实,为人踏实老实,棋校从20多个学生扩增到近百人,学生、家长皆为王鹏程的务实、出色所折服。  
  再后来,2004年,历尽坎坷的王鹏程回到家乡博兴,在博兴象棋协会及各界朋友的帮助鼓励下,9月11号,“鹏程棋校”挂牌成立运营,在这个只有十几学生的课堂上,寂寥空疏里萌动着希望和力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鹏程学校,长年学棋的学生达近百人,暑假、寒假学棋的学生更是熙熙攘攘,在博兴这个人口40万的县里,鹏程学校成为教育产业的一个品牌学校。有人说,王鹏程靠教学每年收入十几万。其实,对王鹏程来说,这只是一份天道酬勤的劳动所得。对于象棋教育的播种、启蒙直至欣欣向荣,才充分展现了王鹏程和他所做的一切的价值所在。  信有实干植树才,栋梁满目足徘徊。独步黄河凌浩荡,回眸齐鲁逐浪开。在第3届全国中小学生棋类交流赛中,鹏程棋校的徐靖茹夺得10岁组冠军;乐安中学小学部和博兴县第一小学每周安排三节象棋活动课由王鹏程主讲……在博兴,是象棋成就了王鹏程,还是王鹏程成就了象棋?  
  王鹏程在擂台赛上的胜负都已经不再重要,那只是证明他作为棋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在象棋事业中,他有着动人的角色:    人生的起点有高有低,
    客观得无法改变,
    但人生的追求
    却凝聚着我们毕生的努力。
    一生中,
    对某些事总会有
    一种近乎固执的期待,
    对象棋的真诚 
    和对象棋的热爱,
    更是让人倾尽心力,
    成为永远追寻的目标。

3.杨成亮:逍遥而游

  嘭。  
  2011年3月20号凌晨3点半,不知是那个醉汉还是那只无头的大苍蝇,撞在了219房间的门上,上午就要攻擂的杨成亮猛然醒来,再难入睡。  
  外面的世界,“超级月亮”用他清冷的眼神睥睨着一切。  
  黄庭坚有诗说:“从师学道鱼千里,盖世功名黍一炊”,功业可能是黄粱一梦,问学之勤须如鱼,或许学棋亦如鱼游于水中,游行不止,算路程恐怕也有几千里。仔细推想,黄老先生的诗真是曲折而深刻,棋手如鱼勤游千里,唯坚持方能避免半途而废,千里犹未达,则表示大道茫昧,莫可窥测,千里非近,若是已然游出池外,究竟是否得见天地之大美、观沧海之波澜。
  在潍坊高密象棋界,除刘宏伟、王伟、李延伟、杜宝先“三伟一先”外,最负盛名的就数杨成亮,人们约定俗成称之为“杨老五”。实际上,杨成亮较王伟、李延伟、杜宝先年龄较大,学棋早,成名更早,只是后来忙于经商,未能专心于棋艺,以致后来者居上。棋人多桀骜不驯,高视阔步,我不怕你,你不服我,杨成亮格外豁达,他内心接受并乐于别人称他为“杨老五”,然并非承认自己比别人差,而是如鱼逍遥而游,他借游以成学,不是成学而后游之。  
  鲲之化鹏,羽翼既成,遂冲举扶摇。沉潜隐忍里,杨成亮棋艺步步登高,万人赛潍坊赛区第3名,潍坊市棋王赛第6名,参加擂台赛是一种证明,更是一场考验。
  压力太大,人能受得了吗?
  6:30,杨成亮干脆起了床。
  一条鱼游到海里,烟波浩淼,迷离万状。
  慢棋不相上下,和棋后加赛快棋。
  面对王云豹炮二平四架士角炮,杨成亮长考一分多钟。
  这一分多钟,仿佛周穆王西征,驾八骏、逐落日,精神周流乎上下四方,入于虚无缥缈之域。
  胡荣华说过:10分钟快棋战中,2分钟的时间优势相当于多一匹马。
  这长考的一分多钟,或许是最终的祸根。
  利涉大川之法,取舟楫、架浮梁,不遗余力。
  如何渡过楚河?
  既可刳木为舟,可扎竹为筏,亦可鼓气为囊、绳皮为艇;既可操楫、可摇橹,亦可以张帆、可以生火。
  目迷五色,歧路亡羊,何以为渡?
  超时。
  负。
  输棋后的杨成亮依然豁达,表示既然输棋,说明自己有欠缺。
  他依然逍遥而游。

4.王云豹:领略极限

  在竞技体育中,很多项目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被视为至高无尚的荣誉,无论在其他世锦赛、或大奖赛中获得多少冠军,或许都抵不上一块奥运会金牌。与之类似的还有足球世界杯,荷兰被称为“无冕之王”,“冕”者,世界杯冠军也。“王”若无“冕”,名不正言难顺也。
  这样的冠军代表了一种高度和境界,是其他赛事无法企及和替代的。对于代表团体参加擂台赛的业余棋手们来说,如果能在擂台赛上胜一场,仿佛获得了一枚金牌,这金牌对于个人、对于集体都有非同凡响的意义,或许只有参与其中的人才有真切的体会。
  王云豹这是第4次参加擂台赛,第一届胜过两场,第二、三届未胜,第四届如果未胜,情何以堪?
  尤为重要的是,王云豹若胜,则济南实现开门红;若负,则济南在本次擂台赛中仍未开壶,位置尴尬,士气必受影响。   赛前,关于王云豹能否战胜牟山中的话题也炒得热闹纷繁。
  王云豹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位爽朗开心、时常呵呵大笑的哥们,也许早就铁了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豪气冲天的豹子胆!
  鲲鹏鳞翼途程在,九万风云海浪深。气势雄伟,锋锷难挡,豹子连胜牟山中、王鹏程、杨成亮,负于董文韬,夺得三枚金牌。
  一切的压力和包袱让它随风而去。
  连续三周,擂台赛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皆有连胜,水平尽管参差不齐,却又总是一鼓作气,再二衰,三而竭,最后影响胜负天平的似乎与棋艺本身关系不大,而是其他。
  对于一位连续作战的棋手来说,每一场对战就是一场马拉松,一位棋手在棋局中思维的深度广度,主要取决于他的主意识对棋局的贯注程度。但是一根弦绷得太紧就会失去弹性,疲倦袭来时,棋手的意念很难自始至终专注于形式的变化中,很难让思想的流动与对弈的流程保持一致,理想状态消失了。
  很多关键时刻,在于自己是否坚持到了最后,因为奇迹的出现只和极限的领略相关。连胜之后的再胜是锦上添花,不胜是美中不足,很多事情,包括壮举不可能是或者是少需要前赴后继的,也不是需要全力以赴的,与进程的延续的传承也没有直接而必然的联系,更多的是可能来自于当事人对坚韧的传略勃发的一种信仰一般的自觉。
  从失败到胜利,积小胜为大胜,只要做一个成功者,那么坚持进行到底是最必要的忍受,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后,就会进入田畴碧绿、万柳成行的人间四月天。
  胡荣华的十连霸殊为不易,取得连胜的张锴、王伟、王云豹也殊为不易,我们完全可以窥斑知豹,从中体味他们领略极限的雄心和那份对拼搏具有一种信仰一般的自觉。

5. 写作:钧陶万物心生累,笔走华年意别裁

  好友张乐增,网名济南老张,潍坊昌乐白塔人。我们因棋结识,因文深交。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研究诗词,深有心得。他于诗词,懂平仄,知韵律,通对仗,遣词造句功夫亦属上乘,我经常就诗词方面的知识请教于他。上次我在《赠谭其》一诗中有句“近观擂台伏枥心,路行万里未薄云”,他建议我把“路行”改成“路远”,可与上句“近观”相比而出彩。
  由此我也与他谈到写作的困苦与煎熬,他在我的《纪实》下跟诗一首:書為伴侶筆為盟,商務之餘含雅情。為惠棋迷歡樂事,追源尋蹤伴同行。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跟随擂台赛和纪实的写作,还要兼顾生活和工作,仿佛是同时追几只兔子。或许这其中的苦累也是理想的有机构成部分,看马纯潇、边良、谭其他们写作起来那是举重若轻,而我的写作却是举轻若重。
  谭其老师读《赠谭其》后回复了“老年方知愁滋味,为赋新词愁白头”的诗句,这个“愁”,在笔者看来,实为谭其老师谦虚,也表达了他创作的认真态度,因为认真,难免需要享受写作过程的甘苦冷暖。
  仿佛是脚踝上系了无形的沙袋,每一颗沙粒便是擂台赛中的点滴,里面有太多的感悟、发酵,让我忍受着一种持久不衰的热情的灼烧。点燃它们就需要灵魂深处永不餍足的渴求,可是精神园林里哪里寻找足够的优良树木充当薪柴,让灵感的火焰熊熊燃烧?忧愁像汗水一样把脚踝上的沙袋弄得愈发沉甸甸湿漉漉,于是便只有一路踉跄趑趄了。
  写作和擂台赛有何异曲同工?
  不论是写“四方会谈”的边良老师、“四龙演义”的谭其老师、写纪实的徐艺萍,还是连胜数场的张锴、王伟、王云豹及其他已经和将要登场的棋手,在前进的路上,仿佛就是进入沙漠的骆驼,永远需要一种坚忍、淡泊和孤胆的热情。

6.象棋是什么?   

  西方有句老生常谈:“天才是长久的受苦。”,套用过来,可以说“下棋是长久的受苦”,一点都不假!在一切的是非成败转眼成空以后,下棋留给棋手的,是些什么呢?


五、一山放出一山拦

1、人生何处不相逢

  2011年3月25号,中午,笔者从潍坊站坐8274列车,与早在上一站高密上车的王伟、李延伟二位老师汇合,于16:00到达济南,为避免打的堵车,我们坐11路公交车于16:40到达擂台赛济南赛区的比赛场地――群康天雨酒店。  因为擂台赛我曾经十几次来到这里,住在这里,自从三地擂台赛结束后,居然没有机会再来过,故地重游,迎面扑来的是一种亲切。
  或许是由于我比较怀旧的性格吧,刹那间,我居然涌起一种失落感,过去的点点滴滴只能存在记忆里了,每个人所能拥有的,或许只有眼下。
  朋友是永恒的,友谊是常在的,依然是马纯潇老师和豹哥来迎接我们。安排下住处后我们就到山东象甲俱乐部。李翰林和张家育、赵勇霖和王彦四位老师正捉对厮杀,环境优雅,棋具精美,静极之时,只闻拍表和棋子落下的声音。  欢迎晚宴上,大家欢聚一堂,聊着棋界的历史、人事,看来人生若是没有记忆就会失去历史。
  沉浸在这种欢快的氛围里,笔者不能自已,面对主人的热情,感动中喝了五六瓶啤酒,眩晕里和大家一起在饭后再返回俱乐部。
  醉酒的一个好处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笔者借着冲顶的酒劲,邀请李翰林老师下两盘,我十分钟对他一分钟,呵呵,我曾经在这样的时间赛制中战和过陈富杰大师。李翰林老师犹豫稍倾,没有拒绝,结果他飞刀例无虚发,如同切瓜砍菜般杀败了我。  惹得我和李翰林老师都哈哈大笑。
  恰巧那边,马纯潇老师下和谢岿大师,众人皆惊,王秉国大师等人也过去分析局面,确实,货真价实的和棋局面。  我见异思迁,又主动挑战马纯潇老师。
  马哥的棋力涨得比房价还快,他好几次把我“按”住,一回回“揭”下一层皮来。我又哈哈大笑,输了不丢人,胜了更高兴。  长年与多位象棋大师相伴,在一种氛围里耳濡目染,棋力大涨也在情理之中。  忽然感觉,擂台赛也是在营造一种氛围,让山东棋界弥漫着春天的气息。
  忽然也感觉,醉,是一种境界,是非成败皆可抛,没有纠结,一切淡然。  明天,在济南赛区亮相的五位棋手,谁会“醉”了呢?

2、沙海军:追求之心

  在滨州,有一种说法:东邪沙海军、西毒胡新利、南帝王鹏程、北丐王俊奎。可见沙海军在当地象棋界名气之高,实力之强,他曾经夺得过滨州棋圣战的冠军,并多次进入滨州各大赛的前六名,本次以以第四名的成绩入选四地擂台赛滨州阵容。   滨州代表队在本次擂台赛上已经连折四员大将,尚未搏得一场胜利。黑云压城城欲摧,在这个节骨眼上,沙海军上阵的压力可想而知。
  与沙海军的交流中,他明确指出,他的实力应在董文韬之下,要想取胜难上加难。他同时喟叹道:通过这次擂台赛,滨州棋界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人生有一种痛苦,就是在能够理智地预知到悲剧性的结局后,仍然要去经受过程中那种钝刀割肉的痛楚折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奈更是深化了这种痛苦。
  不出意料,沙海军输给了董文韬。这位憨厚的汉子踽踽凉凉,甚显落寞,仿佛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瀑布注入主流后就沉潜下来,默然前进。
  擂台赛一场场比下来,串成了一条金链条,每一个棋手都是这链条上的一环,环环相扣,才能精彩延续,不论胜负,每一位棋手的价值都将在期间得到永恒的体现。

3、董文韬:龙韬虎略   

  继张锴在擂台赛开端阶段连胜四场掀起一阵飓风后,1996年出生的董文韬在上周力阻三连胜的济南虎将王云豹,本周他将缔造怎样的传奇?  
  大家都拭目以待。
  3月25号晚,吃晚饭时,董文韬象征性地吃了点菜,就急匆匆地回房休息了。来济南前,他因病挂了两天吊瓶,至今腹痛腹泻。上次在比赛期间,他在比赛间隙还和张锴一起写作业,这次因身体不适请了两天假,病未痊愈,再赴战场,妈妈陪在身边,既期望他快快康复,还挂念着他的比赛。
  和沙海军的对局没有悬念,也无波澜,董文韬再下一城。
  和李延伟的对局,董文韬抓住对方布局阶段的失误,获得压倒性的优势。王秉国大师、谢岿大师以及观战的诸位高手一致认为董文韬必然会取得胜利,此时或许有几十种胜法,却没有一种明显的输法。
  笔者现场旁观双方激战,董文韬明显体力不支,心绪不宁,行棋时手也不停地颤抖。结果优势下时不时走出软着,最终功亏一篑。
  人生有一种痛苦叫做“反差”,恰如胜负颠倒。因境为学,借智起修,徐徐酝酿,数年辛苦,千折百转,反复锤锻,董文韬成长为青岛棋界和山东棋界优秀少年棋手的代表。而在这一局棋中,囿于体力和心绪的影响,他在自我否定的猜疑困塞里徘徊,寻寻觅觅,用心血催叫那一朵朵的杜鹃花,慰抚自己失落的干脆、爽快,找寻棋盘理想与生命价值通往现实世界的契机。  还有妈妈,她用温馨的眼神抚慰着输棋后的董文韬,毕竟他还是一个孩子,风雨飘摇的人生路上,总会有母爱扶持着他前行,无论经历着山一程、水一程的坎坷,无论领纳着风一时、雪一时的寒冷,他永远散步在母爱的心田上。

4、李延伟:坚忍之力
  对于象棋,我是门外汉。只是由于一种亲近感让我产生的直觉是李延伟应该会取得对董文韬的胜利。基于直觉的判断又往往近乎迷信,玄冥难测,何况擂台赛是诞生奇迹和冷门的温床。
  与王伟大刀阔斧的风格大相径庭,李延伟棋风柔和,擅长逆境脱困,坚韧顽强,打断骨头连着筋。
  与董文韬一战,是对李延伟棋风的精到诠释。在战役中,李延伟坚韧的心境支撑起他稳定的心态;意志力让他的智慧能量聚焦于棋盘上,直到峰回路转;如果没有对象棋的热忱,就不可能在泰山压顶的逆境中产生情理透彻的理解和应对。
  对于这个过程,李延伟有点轻描淡写地说他只是感觉棋要一步一步地下。笔者旁观此战,心脏仿佛变成了一辆拖拉机,在胸膛里突突突隆隆隆地颠簸。那一刻忽然明白,基于直觉的判断原来是期望的扭曲。
  比赛结束,笔者近乎虚脱,疲倦至极,王伟则看得心痛,在赛场外看大盘讲解谭其老师亦是尤其感慨这种过山车式的局势轮回。 
  象棋不是一门科学,似乎无法以“科学”的原理说明。如离心力、向心力、圆的旋转、杠杆原理、分力与合力、受力分析等进行说明或借以研究,然象棋的对弈过程中却时刻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速度与力量的展现。
  且看李延伟在董文韬的对局中是如何坚韧柔和化解对方之力?笔者试图运用时间和空间的改变来解说一下李延伟是如何化解对方之力的原理:
  其急攻者,须握二要素,一曰空间,一曰时间。其效能与速率,若失时间与空间者……其所欲得者,适得其反,自取其速失也。曰:何也?曰: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藉空间之限制,反搏时间之延长也。初,小将文韬,有时约胜李一倍,余十余分钟,终时丢车之际,不足十秒。盘中空间苦受限制,反诸李之时间,似成反比,时、空二位一体,于此双消,于彼双长。   延伟这方,知韬之攻击,凡遭遇攻击,心有预期,知之接触或施力之时间、位置(空间),反击无奈,化身松柔则有力。空间无隙抵抗,而予以退让偏避,无正冲,则有抗力无形,有施力无点落空。使其速度与能力稍为摧挫,则以顺势击之,不费吹灰之力,则其失平衡,稍纵即逝也。四两拨千斤者,大巧若拙也。
  老子有言“柔弱胜刚强”,棋盘之上,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李延伟在第二场中输给了济南张家育,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潍坊上场四人,取胜四局,保本,差强人意。
  阿门。

5、张家育:沉静之美

  张家育下棋时慢条斯理,战胜李延伟后的午餐聚会上,谢岿大师谓之“淡定哥”;马纯潇老师谓其即将超时依然翘起兰花指慢腾腾有节奏地拍表——此说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很多时候,默默无言的萤火虫比喋喋不休的知了要热烈得多。
  棋盘之上,有人引吭高歌,有人鬼哭狼嚎;有人蹑手蹑脚,腾云驾雾;有人是机器轰鸣、浓烟滚滚的火力发电厂,有人是核电站那悄无声息却积聚着能量惊人的反应堆。我们在这个世界抵达了很多难以企及的极地,如果拥有张家育“心同野鹤与尘远”特色的沉静,或许我们才能在纷纷扰扰中静静地抵达自己。

6、什么是象棋?

  摇摆在胜负两极之间的棋手,总是处在如何选择的犹豫之中。再斩钉截铁的选择似乎不是为了打消犹豫,而是为了陷入更深更致命的犹豫里。下棋由此变成了甜滋滋的苦刑,思想变成了乐悠悠的折磨。双重意志将他变为了思绪不幸的人,但也可以推断出他所获得的那种幸福也不是一般的人可以享受得到的。这一切都是由于他那超出常人的灵魂的张力,这种张力使他达到的精神高度,是其他游戏无法超越的。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10:05:40 | 只看该作者
六、无限风光在险峰
1、鲁本杰:鲁中豪杰  
 
  自从在2009年的济潍青三地擂台赛上战胜潍坊赵子仪后,鲁本杰在棋界实力、名气、战绩与日俱增,逐步成长为山东棋界最有潜力的年轻棋手之一。  
  2011年4月1号下午,青岛城阳象棋协会秘书长蒋兆坤和海耀象棋俱乐部李宗青两位老师在等到读高二的鲁本杰放学后,三人一同到班主任处费了口舌为明天还要上课的鲁本杰请假后趁夜幕降临前赶赴潍坊,参加2号在潍坊赛区举办的擂台赛第五阶段的比赛。  
  鲁本杰即将面对的对手是实力强劲、风头正健的滨州棋手夏金凯。  
  17岁的鲁本杰个子蹿到了一米八几,帅气英俊,正如下棋时他习惯用左手拿子、按钟一样与众不同,与同年龄的孩子相比,如果单纯用活泼或内向来概括他的性格都是不精确不全面的,他最大的特色是:他始终在思考,他沉浸在属于他独有的思想天地里。  
  4月1号晚饭时,笔者和鲁本杰比邻相坐,他只是象征性地吃了点菜。  
  我能清晰察觉到大战之前一个月没有摸棋子的鲁本杰思虑中弥漫着丝丝忧郁、犹豫、忐忑,残酷的擂台赛给了他怎样的思考?  
  在2号上午对阵滨州夏金凯的大战中,他没有走出最精确的应对方案,最终败下阵来,感觉有些瞻前顾后。  他和夏金凯来到讲棋大厅和观众棋迷一起复了盘,坚强、沉静。  
  下午,蒋兆坤、李宗青两位老师、李翰林陪他到潍坊峡山水库游玩。  
  晚上,他没有参加出席晚宴。  
  饭后,马纯潇老师、王彦老师、甄永强老师和笔者在李宗青、蒋兆坤、李翰林的带领下到房间看望鲁本杰。  
  没有吃晚饭的鲁本杰床头摆着零食,静悄悄地看着电视。  
  王彦老师用他特有的幽默调节着谈话的气氛,房间里洋溢活泼和热烈。  时间过得很快,大家的闲谈似乎漫无边际,鲁本杰也格外快乐。  
  在问明鲁本杰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后,马纯潇老师郑重其事的问他:他对人生之路是怎么规划的?对象棋之路是如何设想的?又有怎样的计划?  
  鲁本杰没有做出明确回答。  
  或许,马纯潇和大家都没有期待他在短时间里给出答案,毕竟这是人生的一个重大命题。  
  17岁的鲁本杰年龄不及笔者一半,但我从不掩饰对他的佩服、尊敬和期待,我相信他的未来不是梦。仅有的一点经验来说,输棋并不可怕,学棋之途正如人生之路,过早的金榜、骏马、掌声、红地毯,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人之一生,或是下棋一生,需要在清苦和寂寞时有所坚持,在波谷和失落时有所昂扬,重要的是在这条道路上,冷热不会感冒,风雨可以坚持,永远保持一种谦和及永远饥渴的状态,成功并不是一定会来的,成功瞬间就会失去。在保持谦和与一种渴望状态的同时,必须有理想,要考虑到可能实现的东西。如果没有这种可能性的话,也就不可能有进步。到头来,在某一领域能够出类拔萃的必定是坚定的战士。  
  鲁本杰,这位以“鲁中豪杰”网名享誉山东棋界的小将,必定是坚定的战士。 2009年,应笔者之邀,谭其老师曾经专为鲁中豪杰做诗两首,今引用在此,与小鲁老师共勉:     
一  
鲁有东岳立海天,
中外古今尊仙山。
豪气遏云观日峰,
杰作惊涛黑龙潭。

誉满齐鲁惊弈坛,
秀外慧中文翩跹。
志高气豪意踌躇,
无瑕人杰美少年。

2、孙振勇:生机勃勃   

  2009年是孙振勇格外出彩的一年。  
  那一年他在济青潍三地擂台赛潍坊代表队选拔赛中获得第一,在富华杯、金川杯等众多赛事中夺得冠军,堪称当年潍坊最佳棋手。  
  这一系列的冠军代表他已经跻身潍坊一流棋手行列,多少年的默默耕耘,他寻觅到了那片代表着生命绿色和前进希望的丛林,丰收的果实,结在高高的枝头上,站在那里观览风起风涌。  
  四地擂台赛出任成人先锋,却因意外受伤耽搁。待到上阵,擂台赛已然过半。  
  输给实力强劲的夏金凯,潍坊的棋迷似乎比较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是夏实力强大吗?不全是,更多的是人们对孙振勇有期待,相信他的失利只是他前进路上的一个小磕绊。  
  这是必然的驱使,还是必然的恩赐?实际上人生流转,光怪陆离,世间万象,有如明灭闪烁的霓虹,事虽起伏跌宕,莫不掌握在偶然之中。若说必然,也不过是偶然的一个小小支流一种临时的表现,一种不经意的起伏,如湍流之遇礁石,礁石不知流水之来,流水难晓礁石之位,水石相激,频起浪花,旋归寂灭,原是偶然的驱使。  不论偶然或者必然,不论胜利还是失败,这里都有润泽的生命力,不失为岁月、成长的心踪。反思过后,下功夫使之更加深刻,更加投入,又保持原有的真诚勇敢和呐喊的精神,则其蒸蒸日上之势,是可以生机勃勃的。

3、王彦:光芒四射    

  王彦文质彬彬,说话不紧不慢,却节奏分明,抑扬顿挫,与之接触,可以十分真切地感受到他对象棋的爱,仿佛是为棋而生,棋艺、下棋生涯已经融入到他的气质之中,他的谦虚、幽默仿佛都是通过象棋汲取到的力量内化后再辐射外传,光芒四射,明亮而不刺眼,圆润而不腻耳,踏踏实实,自由自在。  
  王彦,是一名棋界“儒将”。  
  在网上预测擂台赛胜负准确率惊人的王彦没有对他与夏金凯的对阵做出预测,可是在心里他却有十足的信心。  
  他的实力、名气、战绩摆在那里。  
  人之难,在乎卓然胜出;人至难,在乎自知自胜。  
  王彦的自知在于他所肩负的压力和责任,王彦的自胜在于他输棋后的沉稳。  
  他与夏金凯复盘的那一刻,笔者在现场明显感受到王彦内心那份自觉不自觉的巨大失落,这失落有种典重的格调。震撼我们的或许并不是这失落所蕴含的内容,而是王彦承担这种蕴含所表现出的姿态和力量。这种姿态、这种力量使我们有所敬畏,使我们的灵魂获得某种塑造,使我们有勇气战胜更大的失落和虚无,使我们的人格有所寄托并得以确立。  
  棋高而不自矜,悬崖撒手的洒脱,这样的男人心灵中必有一泓浩海,可以稀释极度的欢乐和巨大的失落。


   4、夏金凯:扶大厦于将倾
  
   马纯潇不止一次说过:有了夏金凯和张志国的滨州队实力并不弱,最后的结果无法预知。
   比赛时的紧张之心,吸引之力,尽在未知。  
   谁能预知滨州代表队在五连败之后有一番四连胜呢?  
   十四、五岁时跟随爷爷学会象棋后,喜欢象棋的夏金凯于2001年上半年到河北棋院随刘殿中特大专门沉潜学习了三个月。  
   这之后呢?  
   这之后如果当时不满20岁的夏金凯继续在象棋的道路上跋涉,他将更早地领略到无限风光。可是人生之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拐弯,这之后,夏金凯参军去了北京。复员归来后的棋艺生涯如何与那三个月接续?
   时间的跳跃,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心灵的轨迹,即使有接续,也绝对不是榫卯巧合的对接。
   连胜张家育、鲁本杰、孙振勇、王彦,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夏金凯让跌停的滨州代表队连拉涨停。  
   夏金凯用他的四连胜诠释了擂台赛的魅力。擂台赛中有一个又一个巍巍的峰巅,它们是由山谷和山麓托举着的。任何一个棋手都不能从一个巅峰飞向另一个巅峰;某个棋手攀上一峰巅,最终必须先下沟谷,为擂台赛的进展积蓄、酝酿再次上升的力。你来我往的棋手构成了擂台赛空间位置的不断变更,不断改变着擂台赛的进程和景观,让它魅力无限,让每一位棋手都灿烂无比。  第五场,夏金凯输给了青岛小将李翰林。擂台赛上数次交手后,精疲力竭的斗士或许难以再奢望出现获胜的契机。隐忍是唯一的命运吗?在隐忍中默默地等待吧,等待下一次蜕变,等待下一次奇迹。  
   历史的前进无法磨灭――隐藏在时间后面的真相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创时势?若上苍无心成就,人往往只能“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漂泊未曾开”吗?时也?命也?我们何须认真追问,所谓英雄只是在观众最需要的时候登台亮相罢了。
  
  5、象棋是什么?   

  四方棋盘,浩若天空。每一位棋手都是想象之鹰,有时其翼若垂天之云,扶摇九万里,拥抱苍穹,亲吻阳光。有时其身如秋毫之末,以滴水为寰球,穷变化之极至,采智慧之精英,鉴真识伪,冶炼成形。如此大擒大纵,大收大放,大开大合,大起大落,万局不竭。独创的形象之花,亦将芬芳竞艳,万世不竭。

七、山重水复疑无路

1、李翰林:苦心孤诣   

  2008年,他14岁,首次参加山东省棋王赛,获得第3名。
  2009年,他15岁,春季参加济潍青三地擂台赛,他获得四连胜,荣膺“最佳棋手”;秋季,在山东省棋王赛上获得第2名;   2010年,他16岁,山东万人象棋赛上勇夺冠军;
  2011年,他17岁,获得潍坊市棋王赛亚军后在江苏省第20届“金萡杯”象棋公开赛上一路过关斩将,尤以淘汰名将王瑞祥进入八强引人注目,最后负于赵鑫鑫;再之后,上他20回合淘汰济青潍滨四地擂台赛开赛以来的最牛“钉子户”夏金凯。  
  以上是李翰林14岁到17岁三年的时间里辉煌的战绩。2011年初,读高二的他决定暂时休学一段时间,专心投入到象棋职业、象棋事业的道路上来,他戴上象棋这顶智慧皇冠,用行动、热爱、成绩为这顶皇冠镶金嵌玉。
  战胜夏金凯的那局棋,可以看作是干净利落的经典之战,我看得出棋盘前李翰林那份舍我其谁的自信和霸气,然而巅峰状态不可能持续永久,留给你的激励和记忆可能长久却不可能深刻,尤其是与他输给李健那局棋相比,人生的很多幸福、痛苦往往来源于比较和反差。
  煮熟的鸭子变成大雁唱着歌、吹着口哨飞了。
  面对恩师李宗清的爱之深责之切的“无语”,他愧疚,他失落,他遗憾;
  面对众人关于“紧张”“运气”等客观理由的劝慰,他理智,他清醒:关键是水平,是综合实力没有达到一个高度,如果是有足够的实力,就不会出现那样的漏着。
  这就是17岁的李翰林,下棋有理智,做人有高度。
  李宗清老师曾劝导李翰林,在象棋的道路上,要交学费,比如意外输给李健;要还旧债,当年史智元、王伟都曾如李翰林如此这般输棋。失败并非不可以,然而这样的失败是如此刻骨铭心,要在大痛苦、大失落中感受人天破解、神魔同在的痛苦,要倾听生活世界微细的声响,心境往往苍凉,情绪辄多惘惘,偶或清狂,实则忧伤,踽踽独行,在寂寞之乡。
  象棋是什么?
  象棋是千百个掀天巨浪,而棋手就是浮在汪洋大海上一个叶扁舟。一个巨浪打过来,可以令棋手下沉数十丈,再一个巨浪掀起,又可以将棋手抬高几百丈。
  棋手既要划桨,又要掌舵。
  在滔天巨浪里,李翰林坚定了自己的航向:我要坚定地走象棋之路,让象棋事业和生活、生命融为一体。
  对于学业,他没有放弃,他只是表现了一种对象棋的挚爱,一种对目标的高度自觉。什么是爱?那是一种忘我的存在,那是要把自己的真情和青春都奉献出去,在自己的钟情的世界里获取一个超越永恒的境界。你如果没有这样的真正地爱过,你就不会理解什么叫付出。
  兴趣、努力、天赋、机缘的诱发,对于一个人的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认真和李翰林交流后,我感觉他的天赋很特别,他的天赋不仅仅在于传统意义上的聪明、悟性、智慧、灵气,而是表现在他会利用信念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的能力。在马纯潇老师的帮助下他选择到群康俱乐部跟随诸位大师训练、学习,这也是一种选择上的天赋,基于清晰的判断和坚定的决心,他会自然的固守下去,而且定于一。
  基于几年来笔者与李翰林交往基础,我有充分的理由和证据相信李翰林具备必将成为一象棋大师的潜质和条件。
  李翰林曾经对笔者说他除象棋外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十几年来,笔者读书爱书购书,积累了一万多册书籍,古有书痴明言“书与妻不借于人”,我亦几乎从未借书给朋友或别人,但我曾经向赵勇霖、李翰林许诺:我愿把这一万多册藏书中的一千多册象棋书送给、借给他们,如果我藏书中没有的,可以接着购买到。他们为理想献身的精神感动、感召着我,山东棋界需要这种勇往直前的人,我愿为他们的成长尽绵薄之力。
  同时我还想对翰林说:
  一、所谓坚持。才华无法代替坚持,世上到处都有才华横溢却一事无成的人;聪明无法代替坚持,世上到处都有聪明绝顶却贫困交加的人;努力无法代替坚持,世上到处有孜孜不倦却碌碌无为的人。坚持是拒绝撒手,坚持是拒绝放弃;坚持是拒绝今日百米冲刺,明天浑身酸痛。坚持是匀速均力分配自己的心劲,坚持是一种把高效状态达到常态的自然的自由的自在的保持,坚持就是让成功成为每时每刻的全力以赴。
  二、为了幸福而追求成功和幸福地追求成功有着天壤之别。要努力地充分享受失败带给你的反思和成长,尽力去体会胜利带给你的快乐和前进。
  三、不要以为自己距离一个目标的距离来度量自己的生命价值。要记住,你所前进的方向比一时的结果更重要。  四、成功必有捷径。
  五、当你坚定行走象棋之路并为之树立远大目标时,你就可能无法避免经历深刻的自我失望,以及不符合自我期待的自己。在这条绝不是康庄大道的路上,等待你的可能是弱肉强食的冷酷现实,等待你的可能是充满竞争甚至是嫉妒、算计、倾轧的现实。你需要保持警惕和清醒:目标的意义在于追求目标的过程把你塑造成了一个怎样的人,你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这才是最终的奖赏。

2、李健:纵浪大化

  李健为人做事拿得起放得下,与之相处,既是我贴心的哥们,又是我学习的榜样。谈话时时常爆发出的哈哈大笑,气发丹田,让人的情绪亦随之欢快起舞。或许是棋如其人,李健行棋潇洒,反应敏锐,风格轻灵飘逸。
  3岁的儿子因为咳嗽住院挂吊瓶,从潍坊赶赴邹平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到返回潍坊,李健一直悬着心,挂念着儿子的康复。   但这似乎没有影响李健的发挥,只是在与王新光的快棋时,在彼此不足10秒钟的时间里,双方行棋按钟电闪雷鸣,可以清晰看到他额头鼻尖渗出的细密的汗珠,偶尔隐约泛着光,有点晃眼。
  幸运地战胜李翰林,他只说运气有时左右着擂台赛;
  输给王新光,他没有懊丧。
  没有庆幸,没有失落,只有清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个浮躁的时代尤其需思想的滋润,不然人们干涩的头脑终会被锈斑所剥蚀。李健在棋中的洒脱,经思想形成,经心灵而出,不但感人,且能自感,这正是潜身艺术的征侯。
  往大里说,棋如人生,往小里说,棋是人生的一部分。只有正视人生的阴暗,了然其迟暮就毙,始能激发起委心任远的沉思,而不惑不丧,放真空中见其妙有,完成一种纵浪大化的生命情调。换言之,一个睿智的人,他视时命如框架,人之无限无法超越,但生命像诗,非仅不因格律框架而僵化,反而因格律一定,所以才能表现,才能无碍自得。从李健旷达的对弈中我们可以洞窥一种艺术的人生,也是由自我扩透而出,上合宇宙大化的解脱大自在。

3、王新光:与坎坷对立

  鲁迅在《野草?过客》有一句意蕴涵深的话:从我还能记得起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要走到一个地方云,这地方就在前面。
  这句话深得我心,之所以引用在这里,总感觉它似乎契合了王新光这几年来在象棋路上的际遇和精神。
  2008年在济潍擂台上以四连胜的战绩惊艳齐鲁棋界,当年参加全国个人赛,差之毫厘,与大师称号失之交臂。
  萧伯纳有名言:“人生有两种悲剧,其一为欲望难遂,另一为欲望得遂。”如果是“难遂”,确实难之又难,倒也不会有登高跌重的痛楚。可生活似乎捉弄于人,曾经几乎唾手可得呀。正如世界杯足球赛决赛时踢飞了两粒点球而没有捧起大力神杯,人生很多时候,“差点成功” 竟然比“一败涂地”痛苦数倍。  接下来的几年,王新光似乎有些逊色,表现也没有那么抢眼。人生就是骑着马找马,跑得越快,出去的越远,越容易迷失自己。他把自己丢失在什么地方?困在了什么地方呢?
  还好,他在心里永远葆有一个坚强的自我,2009年的省棋王,2010年象甲的历练,以及2011年即将代表沈阳队征战象甲,让他有着积蓄力量东山再起的机会。
  至于擂台赛上战胜李健、负于张志国,在他这几年波澜起伏的征战途中我都为他鼓掌,数年来的坎坷都是在为他的成长加油。人与困难对抗,困难对人的忌妒与折磨,反倒助成了人的成长。人有才,坎坷从而淬励之,上天往往以曲折的方式眷顾天才。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世上没有一顺百顺,只不过是曲折地前进、螺旋地上升。
  与坎坷对立,王新光必将承担大任。

4、吴继光:我在使命在

  62岁的吴继光意想不到地成为四地擂台赛中年龄最大的棋手,这位曾经夺得过青岛市冠军的老将与在张志国的对弈中展示了令人动容的风采。感动之余,擂台赛上什么?吴继光老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擂台赛是一个棋手群体皈依精神世界的庄重仪式,用真诚的对弈行使对仪式的膜拜,寻求精神世界的安顿,进而拥有超越性的世界,在这里,棋手有了责任,有了敬畏,有了准则,有了信念,有了历史。
  在这皈依精神世界的仪式中,每位参与其中的棋手都会有痛苦,有悲怆,当然也有欢乐,有愉快,更会有激情的燃烧和使命的召唤,他们的心灵是由圣洁的理想和炽热的力量凝铸而成的,我相信它比花岗岩石还要坚固。
  向吴继光老师及参与本次擂台赛的32名棋手致以崇高的敬意。

5、下棋人   

  将名字写在棋上
  让她随胜利流传四方
  将象棋刻在心上
  让她随生命一起成长
  将江山纳入胸怀
  让她随年轮不断扩张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10:06:09 | 只看该作者
八、胜负早随陈迹涉

1、 李强: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多繁忙。
  人到中年多彷徨。
  几个月来,李强经常泡在医院里陪护老父亲。病情反复不定的日子里,李强经受着怎样的煎熬?人到中年,身为父亲上有父亲,身为儿子下有儿子,曾经的权利全部演化成了义务,这个年龄恰是挺起腰板负重爬坡的时候。
  4月13号、14号在连续两个晚上陪床后,15号上午10点,甄永强约李强从潍坊往城阳出发,因为时间紧迫,在大哥赶到医院陪护前他只好先让父亲独自在医院待一会。
  每次与李强交流我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他对象棋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识,他对象棋有一种哲学的思考与应用,象棋是与他的生活融合在一起的,他不仅仅是下棋的高手,而且对棋及与棋相关的人生、生活有着独特的领悟。在城阳宾馆,笔者和李强共居一室,闲聊很多,我能隐约感觉到萦绕在李强思绪中的那份疲倦、忧思和压力。输给张志国后,李强吃过午饭就匆忙坐长途公交车返回潍坊,他牵挂着住院的父亲。我没有必要重复李强的实力、战绩和辉煌历史,他的失利也给笔者带来了巨大的失落。但真正静下心来后,我放弃了从这类角度的思考。
  作为棋手,他把自己从众多的角色中剔出来,就像小心地在鱼中剔一根刺,赶在被高压积压的生活间隙里,他把这角色塞进去――他把战士的斗志和灵魂的呼声推向思维的边沿。他为了自己有一种回声,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听见。
  人到中年,回望几十年积攒的东西,认真清点的时候也许有太多的无奈和仓皇,指望时间像一只手,轻柔地将它们拂动,留下的,是安慰。
  人到中年,生活的困惑是多么繁杂,我们指望着,像农人在除夕的爆竹声里猜想一个年景。我们收起了愉快的表情,指望岁月像一把刀子,雕出我们的从容和睿智。就这样,我们指望着,在人到中年的岁月里,咀嚼着那曾指望过的一切:胜利、幸福、前进、生命狂欢的节日,都不再繁忙彷徨,风雨袭人。

2、 侯昭忠:苍凉的手势

  当张志国敏捷地沉炮叫将抽车的那一刻,侯昭忠本能地把手“啪”地拍在脑门上,这个手势是何等苍凉!
  这一步大漏勺无疑是致使的打击,仿佛是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巨大的冰山。悲伤、懊丧像洪水一样袭来,冰凉刺骨,痛楚深入骨节深处。侯昭忠仿佛是在最后的甲板上站立着,他的信念像铁,求生的欲望、渴望的眼睛,让他寻找着坚实的陆地,然而泰坦尼克号终究无法逃脱倾覆的命运。
  对于一个棋手来说,失败有时候也是一种抵抗,对运气的抵抗,对危机的挣脱,无形的躯体,就像一尊磐石洪驻守水中,却也还是隐蔽,仿佛是内心深处的一块无言的顽石,任那猛击的洪水涛声澎湃。而失落、懊丧就像浮渣一样漂荡逝去。拯救无法失败的棋局,抵抗不可思议的漏勺,每一着,每一步,每一局,还有那苍凉的手势,都必将饱含悲壮然而崇高的呐喊。

3、 张兰天:门外即天涯

  张兰天的父亲当年曾经在车轮战中战胜过胡荣华和吕钦,实力自是不俗,或许让他欣慰和幸福的是儿子长大后承传了他的愿望与兴趣,并且已经有了不同凡响的表现,更有可以预期的美好未来。在此次擂台赛中,很多人曾预言如果张兰天能够遇上谢岿,可以在快棋中有得一拼。
  张兰天帅得惊人,像是影视明星剧中的偶像,又拥有十足的实力,他热情,豁达,开朗,与人为善,讨人喜欢。20岁的青春岁月,在棋艺求学的道路上风雨兼程,李翰林与笔者谈到张兰天时有一句话评价:他格外努力。他求艺四方,遍方名贤,仿佛练就了吸星大法,吞着他惊人的才华和命运的秘密,展开他的丰富内涵与多维视角。而他在擂台赛发挥失常的表现无疑让他承受着创伤记忆和难以挥去的仿佛是从天而降的伤感,那怕这伤感里包含着无处倾诉的委屈与压抑。一个人他辉煌的歌声过后势必是更为长久的沉默。他需要沉淀,需要经营,需要缓和,需要思考。个人化的创伤记忆必须按下不表,否则他必然腐蚀理想和人生。他在练就吸星大法的同时,已然在炼就凡击必破的独孤九剑。
  在科学的领域里,有顿悟的佳话,如泡在水缸里悟得了阿基米得定律、坐在树下被苹果打中而知晓了地心引力等等。在象棋的道路上,或许有天才和际遇,可是实际上,除非天示奇迹,否则绝无速成与廉价可说,我更欣赏张兰天踏实地练就吸星大法和迈向独孤九剑的毅力、踏实和韧劲,在这条艰辛的道路上唯有辛勤的汗水才能浇灌出值得世人嗟赏的花朵,没有什么是国王的大道。
  至远者,非天涯,而在人心;至久者,非流年,而在真情;至善者,非幻想,而在踏实;唯愿者近,久者恒,善者共。门外即天涯,祝兰天更上层楼,步步登高。

4、 刘宏伟:深沉与孤独

  刘宏伟的棋风深沉得孤独,孤独得深沉。
  在与张志国的四盘棋中,他拼尽心力,虽败犹荣。
  笔者悬着心自始至终观战,静默中体味那份孤独和深沉。这深沉孤独的心灵有如崇山峻岭,任河水流经,狂风飙击,云翳包围,但人们在那里呼吸时,比别处更自由更有力。或许每一位棋手都要在这高峰上生存,每每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清新的呼吸,与贲张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迫近永恒。面对棋盘,他们充满了战斗的勇气。  刘宏伟棋风被誉为“东邪”,与之相称的是响当当的实力。然而棋盘上的胜负,无法预测得就像盲人的生命,在这世界里,大概就像风,虽然也可能有姿采,但除了吹过风铃,溅起一丁点声响外,恐怕还是要归于黑暗的,每一个棋手想要织住风声,哪里能够?

5、 写作:改写苦难

  城阳赛区的擂台赛,由于潍坊代表队的提前出局,让我陷入无边的失落和忧伤,仿佛是生命的病痛。王秉国大师劝我要看淡胜负,而我亦知胜负如常,却无力湔祓,仅能沉溺于其中,享受着胜负无常的乐趣与哀伤。而我足以庆幸的是,能够看到张志国近乎奇迹的表演,这炫目的“最美丽的舞步”(侯玉海老师语http://www.wfhxqy.com/bbs/showtopic-8976.aspx),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动感。
  正因为夏金凯、张志国占尽风光的表演,其他三地相形失色。梵高认为艺术家的事业就是用全部力量,用所有才干对抗苦难。当苦难穿行在一位位倒下的棋手中间,穿行在创伤的灵感中,不断压榨着失落的生存和铁一般的精神,人们沉默着,于是苦难成为棋人、写作者的仇敌。
  当苦难、失利、失落拉起崇高的事物,就如同拉起挣扎和喘息在泥淖中的生者。这时候,我、我们、你、你们、他、他们,在沉默中酝酿着奋起的心力,让苦难中的沉默成为了一种积聚,它把悲哀深埋进去,最终变为煤层。或许我无法打败生活中的苦难,但我会争取改写苦难的意义。

6、象棋是什么

  我曾经在过往的一篇文章中写过一段话,或许是我对于“象棋是什么”思考的缘起:
  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棋手难以计数,佼佼如杨、胡、柳、李、吕、赵、许者,孰又能一览众山,独领风骚?象棋作为宏伟的艺术创造,在人类深厚丰硕的文化天地中,难于寻到它的起点,更不会具有终点,在苍茫广袤的棋艺沃野里,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棋手,都仅是一抔土,而平庸如我者,不过是一粒沙……我深深体会到象棋的胜负结果承载的更多的是它的艺术属性以及隐寓其中的万象之美:这里有失之交臂的机遇,一着不慎的闪失;歪打正着的滑稽,一败涂地的尴尬;斗争的残酷,失败的惆怅;胜利的欢乐,乃至乐极生悲,悲极生乐,大难不死,阴沟里翻船等种种意想不到的遭遇,也都是人生的缩影,是必须承受的生活考验,不过它在这里被转换成一种游戏的形式进行罢了。象棋包含着金水木火土,象棋包含着一二三四五,象棋是一个微观的博大世界。

7、 济潍滨青四地擂台赛

    兴衰成败几经秋,
    割据兼吞苦运筹。
    胜负早随陈迹涉,
    只今仅见大江流。

   (关于擂台赛城阳赛区写作,我在拖延中一拖再拖,改写苦难的畏惧占据着我空洞的思想,自半夜写到现在,已经是2011年4月23号凌晨3点,我就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在最后时刻――不得不交卷的时刻完成了“作文”的写作。5个多小时后的8:35,我会乘坐D6072次动车从潍坊赶到济南,去观看谢岿和张志国的比赛,这人生的精神盛宴,舍不得错过了,容不得辜负了。)

   
九、闲立花阴盼嫩晴

1.张志国:张志国   

  就本人的审美眼光来看,参与本次四地擂台赛的人员中有五大帅哥,侯昭忠儒雅,王伟英武,张兰天英俊,张志国俊郎,边良(《生活日报》记者)尔雅。这段文字的主人公是张志国。
  2008年秋季,第二届济潍擂台赛,记不清楚是那一回从济南返回潍坊。我问刘宏伟:你认为山东的顶尖棋手有哪几位?前三名中他就点到了张志国,这也是笔者第一次听说“张志国”的名字。而今,我真佩服宏伟兄的眼光,冥冥中简直成了一种预测。  第一次见张志国本人,是2011年4月9号,在滨州邹平。接近1.85米的高个子,开口就笑,俊郎洒脱。第二天将要迎战王新光,但他还是在很多人的邀请下喝了半斤多白酒,饭后再与老朋友们玩到11点多,他是在以这种方式迎接比赛吗?或许他是在以这种方式享受这个比赛的过程。
  水平再高的卦师也不可能预测到本届擂台赛的后半程,成就了张志国的个人表演。
  精微穿溟渣,飞跃摧霹雳,他像雄鹰一样盘旋在棋盘之上,具象而飞舞,真力弥满,万象在旁。他以无限深情倾注棋中,在与侯昭忠对杀激烈时剩时只有4秒钟,然而他那活跃而有韵律的心灵遂与他神遇而迹化,每一盘棋都仿佛灿若春花,绽放在一位趺坐静思的老僧面前。他仿佛是孙悟空,生命力强恣奔腾之极致,甚至颠动了宇宙的秩序,差点登上玉皇大帝的宝座。
  从滨州邹平到青岛城阳,再到济南群康,跨越三周,七场大战,十一盘对局,六连胜的辉煌战绩,本届擂台赛“最佳棋手”实至名归。
  从此以后,在山东棋界,提到张志国的名字,已经不再需要添加任何定语,修饰和前缀。
  是的。
  张志国。

2、王秉国:不仅仅是大师

  30多年前,王秉国曾经在全国个人赛中战胜胡荣华,并获得第四名。
  如今王秉国大师已经成为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
  在与谢岿对阵前,他坦然地说:我就是上去比划比划,输是必然的。
  是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面对徒弟,刘翔的教练怎么会跑得过刘翔呢?
  胜负置之度外,尽管王秉国下得尽心尽力,异常顽强,最终还是被实力强劲的谢岿大师战胜。
  面对王秉国大师,我们唯以可以表达的是崇高的敬意,他是一位以圣徒精神来坚守象棋事业的人。
  从三地擂台赛到四地擂台赛,王秉国大师为青岛代表队组织、奔波、教练、拉赞助,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此中甘苦,惟有心知。
  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选择,此种选择可能比彼种选择更好,但是“更好”的标准并不不在于它可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报偿”,也不在于我们更具有适应性。在我看来,“更好”就是更真实,就是更“诚实”。因为尽管面对真实会带给我们焦虑的痛苦,但我们却开始接近了人的本质。
  王秉国大师,不仅仅是大师,他更是一个本质的人,他在象棋中选择了“更好”,他为青岛象棋选择了“更好”。

3、 乔继伟:思想者

  第一次见乔继伟时,感觉他好像一直在沉思,不论人多人少,并不多言。笔者试着与他交流,明显感到他朴实、稳重、平易。可能是他比笔者只小三天的缘故,于是益加亲切。
  有人称他“乔帮主”,谁能想到四地擂台赛乔帮主是最后一个登场亮相的?
  对上谢岿,至于胜负,他当然格外坦然,他珍惜这次机会。
  比赛结束后,他静静坐着吸烟。
  笔者与他闲谈,得知他现在业余教着十四、五个学生,这些学生有的已经在滨州夺得过优胜名次,他希望通过他的努力能够让邹平和滨州的象棋水平能够提高一个档次。
  朴实的语言,让我看到一颗平凡而又高贵的心。
  天上没有路,但心里有上天的路。在天路上跋涉,就是思想者。所以,天路茫茫,终有行者;人海茫茫,终有醒者。  这就是乔帮主,一位跋涉者,一位思想者,一位醒者。

4、 谢岿:求败者

  谢岿大师在擂台赛最后阶段连中三元,为此群康集团特别奖励2000元,领奖下台后谢岿迅疾把奖金交给坐在旁边的女儿和妻子,妻子嫣然一笑,这才是对谢岿最高的奖赏吧。
  2009年春季的济青潍三地擂台赛谢岿负于姜毅之,成就了姜毅之的传奇,或许这份传奇将永远在山东棋史上流传。但对于谢岿来说,当胜反败,仿佛是不慎让墨水滴在了白衬衫上,虽百般洗涤,但失落、遗憾却永远留在了那里,再也无法恢复从前的雪白了。记得当时比赛结束后,谢岿大师在金松大师的陪同下吃饭,几乎没有说话,是为漏掉的绝杀遗憾吗?我曾经问过马纯潇老师:谢岿在输给姜毅之后,会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马纯潇老师回答给了我新的认识:谢岿经历的失败比这刻骨铭心的多,他会有正确的心态,他需要向前走。是的,这个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把叹息锻打成汗水,将忧伤淬结成热情,唯其如此才会让坎坷成为前进的阶梯。
  擂台赛需要谢岿,正如山东棋界需要谢岿一样。擂台赛不是胜利者的宣传车,擂台赛需要求败者。
  所谓求败,是这个人生机纵恣、不可抑遏,但他内在却自存有一种克制的渴求。这种渴求,能够止住自我的膨胀与奔驰,使自我的超越和成就,不致转虚妄之气,而减却骄矜之情。因此,他在形迹上固然未尝真的一败,在意义上则仍是求败。也唯有如此,方能永远不败。这种求胜意识,迥异于追求天下无敌或统驭武林的救胜意识。求胜意识,主要是在胜利中肯定自己,以充分的自尊,来换取、来冲消对失败内存的恐惧。若始终痴心求胜,则永远不敢面对失败、不能相信失败,而必然遭到失败。感谢谢岿大师作为“求败者”出现在擂台赛上,庆幸山东棋界有谢岿大师这样一位“求败者”。谢岿大师的高度,象征着擂台赛的高度,胜与败都是焦点,都会让参赛棋手和棋迷所见所闻改变眼界。
  谢岿不仅仅是“求败者”,他对擂台赛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更多的棋手向“求败者”迈进。

5、马纯潇:创造历史
  如果没有马纯潇的牵头发起、号召组织,就可能不会有如此精彩的四届擂台赛。
  可以说,擂台赛改写了山东象棋史。
  可以说,马纯潇创造了山东象棋史。
  正是像马纯潇这样一群人成就了中国的象棋事业:他们有着深藏于胸,但时时散发着炙人热力的一颗爱心;他们有着对象棋事业的饱满热情;他们有着对象棋事业的责任感,关心棋迷、关心棋友的情肠;他们任何时候都牢记着对象棋的责任和道义,于艰难中上下求索,坚忍不拔,虽九曲而犹未悔。

6、 难说再见

  太阳东升西落,细流归于大海。  
  两个月八个周的擂台赛落下了帷幕。
  我的纪实也即将收尾。
  八个周里,我在纪实里有见辄记,有闻随录,有感即发,将所见、所闻、所感杂然揉之,不求章法结构之严谨,笔势气韵之连贯,信马由缰,笔意驰随,故旁枝侧出,虅蔓衍延,在所必然。所以不梳不理、不剪不裁者,为使棋友对擂台赛有所知,不限于皮相而稍入肌理,不止于骨骼而能略见血肉,不囿于当前,且能由当前反思过去,向往未来。然虽怀锦绣之念,涉笔则几若败絮之丝,笔不从心,良可叹也。
  作为第二届济潍擂台赛、济青潍三地擂台赛、济青潍滨四地擂台赛全程的跟随关注者,我有幸目睹了这其中一幕幕悲喜剧,由此也在我的文字中出现了对失败英雄的无限崇尚。
  自2008年进入棋界以来,我有幸在网络上写出了十几万关于象棋的文字,我高兴于能够为潍坊象棋、山东象棋尽点心力。为了寻找象棋的自由和真理,为了寻求一个心灵的港湾,为了寻求能够支撑自己的信念和美好,为了寻求连我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的一个辉煌的终止,我提起笔来,如同举起了信念的大纛。  历史如同一条河流,时而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里面静影沉璧漂起一叶舟。每一个棋迷,每一位棋手,每一位作者,都不过是一叶舟,每一叶舟都有他的航向,他会随着命运、生活、时间漂流。
  漂向何处?路在何方?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坎坷和平坦之间,在荆棘与泥泞之间,艺萍愿与诸多象棋人并肩行走,去寻找那属于象棋事业的自由之路。
5#
发表于 2013-6-7 14:14:49 | 只看该作者
    徐艺萍文笔华美、思绪万千,读罢令人回味无穷,可谓山东象棋写作魁首!徐公美文若再配以照片将会极具视觉冲击力,与时俱进!!

点评

http://www.wfhxqy.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67  发表于 2013-12-11 19:49
潍坊棋协网有大量四地擂台赛的照片!  发表于 2013-12-11 19:48
6#
发表于 2013-6-7 14:20:31 | 只看该作者
     遗憾,淄博高手张志国、夏金凯是赛事主角,济青潍滨四地擂台却没有淄博!
隐形轰炸机 该用户已被删除
7#
发表于 2013-6-7 16:51:5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
发表于 2013-9-27 12:34:07 | 只看该作者
    在夏金凯夺得省万人赛个人冠军时,重温徐公妙笔,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齐鲁智力文化网 ( 鲁ICP备11007780号 ) 

GMT+8, 2024-4-29 04:11 , Processed in 0.05953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6-2019 齐鲁智力文化网. 版权所有:淄博旭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