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重锤康复杯 顺炮
鲁中棋牌文化网更换域名:http://www.lzqpwh.com/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齐风韶韵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组图]赵鑫鑫时凤兰象棋礼仪示范

[复制链接]
太和殿庭院 该用户已被删除
11#
发表于 2016-2-26 10:53:1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2#
发表于 2016-2-26 20:21:1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财神杯为天下棋友展现高雅的象棋礼仪!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3-22 22:04:34 | 只看该作者

(象棋文化哲思)张晨:象棋的礼与道

2016年 03月 22日 15:45 责任编辑:刘笑 来源:中国棋牌网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说得郑重一些,凡是在传统文化中能被称为“道”的,都有“礼”。无“礼”怎能称“道”呢?

现代象棋定型于宋朝,而宋朝也是我国古代礼仪发展到最高峰的朝代。象棋作为当时的一项非常受重视的项目,朝中设有象棋棋待诏,其礼仪也是很重要的。

宋朝的礼仪制度纷繁复杂,但是所有的礼仪都围绕一个中心,即“温文儒雅”。可以想见当时的棋待诏跟皇上下棋的时候是有严格的礼仪规范的。这套礼仪是完全符合当时的礼仪要求的,而这套礼仪到了清朝就已经彻底被废弃了,否则就不会有小太监和慈禧下棋被杀头的笑话了。

虽然古代的棋礼没有专门成文的记载,但是根据古代臣下朝见皇上的行为也是可以想象得出基本的礼仪形式的。

第一,对局前的准备工作是必须的,其中棋局的摆放和清洁工作是要做得很细致的。

第二,棋待诏对局前对皇帝行礼是一定的。

第三,对局时的坐姿必然是端端正正的。

第四,终局时判定胜负和也是安安静静的听裁判裁决。

第五,局后复盘一如对局时一样严谨。

第六,对局结束后,棋待诏行礼告退,以及皇帝赏赐的礼仪也是符合朝廷礼仪的。

所以,象棋的对局礼仪属于传统礼仪。

从现在的民间百姓下棋中的一些习惯依稀还能看见这种礼的影子,比如:开局前说“请多指教”、“向您学习”等,对局后获胜者连称“承让”、“侥幸”等。

不过,由于现代象棋的体育竞争性的增强,以及人们对于礼仪的忽视,现代象棋对局中的礼正在褪色,以至于一些名手在礼上都做得不够。

向世界推广象棋,笔者以为棋礼是核心,棋艺是载体。

下面从“温”“文”“儒”“雅”四个方面做简要阐述。

所谓温,即态度温和、平静、坐姿端正,对局时不急不躁、轻拿轻放、决不会出现骚扰对手的行为。象现代一些棋手在下棋时口中念念有词,坐姿歪斜,甚至脑袋遮住棋盘,搔首弄姿都是失礼的表现。至于象董文渊那样激怒周德裕的行为就更为人所不齿了。

所谓文,古代文与纹相通,意指着装。试想棋待诏陪皇帝下棋时会穿便装吗?当然不可能,因此,对局时着正装是对棋道的尊重。现代的一些名手就做得特别好,比如特级大师蒋川先生。

所谓儒,古代能称上儒者,可不简单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一句话中透露,古代能做棋待诏的绝对不是“棋呆子”,他们都是些饱学之士,假如对局中皇帝问上一些典故答不上来,估计棋也就不要下了。现代象棋高水平运动员进入大学深造的不在少数,这也是一个大趋势,也是象棋发展的大好事。

所谓雅是指境界,是前面三点的综合升华。三点当中有一点做不到,何来雅呢,必然流于俗气了。

笔者在教一些小朋友启蒙下棋时,特别注重礼的教导,目的在于让他们从小养成好习惯。具体的做法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一、对局准备,摆好棋盘,擦拭干净后再摆放棋子,正式开始对局时首先双方行点头礼,然后轻轻握手,红方用左手请黑方开钟。

二、对局时,保持端正姿势,头不超过自己的将或帅,双手叠放于前,吃掉的棋子放于棋盘右侧并且反面朝上放置。

三、对局中如需短暂离开如厕,要轻轻起身,不影响对手思考。

四、对局结束,获胜方举手示意,如果是平局,双方举手示意。

五、复盘时一如对局,提出想法时,待老师或者对手讲完后举手示意。

六、比赛结束,把棋子复位或者收入棋盒(按照规定摆放次序)。

希望棋礼能在正规比赛中得到重视和恢复,让棋礼引领象棋走向世界的同时,把我国传统的礼仪精髓也输出给世界。

作者简介:张晨,扬州市梅岭小学教师,电话13082560617,创立公众号木门斋宗旨在于推广象棋文化,培养了张玄弈和邵如凌冰两位女子象棋大师。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3-22 22:15:00 | 只看该作者

徐天红:象棋是社会的稳定器

2016年 03月 22日 08:32 责任编辑:刘笑 来源:中国棋牌网

大地回暖的3月南京。借应邀请参加第25届“金箔杯”象棋公开赛之机,与特级大师徐天红以及长三角象棋联谊会主席肖福根等谈棋。他们共同发出的一句“象棋是社会的稳定器”的话,给记者的印象深刻。

象棋的魅力可致更多的人“志于道”

按照项目人口统计,象棋人口绝对是可以排在全国三甲之列的。徐天红这样认为。他带有戏谑的口吻说:如果麻将是一个运动项目的话,麻将的人口肯定是全国第一,麻将之后,就应该是象棋。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象棋所具有的独特的、让人一沾染就无法割舍的魅力,另一方面是几千年来根植于民间的象棋以及象棋文化的深得民心和代代不息的传承。不仅如此,象棋还是古代皇家贵族、达官贵人、富豪枭雄、智力人士等的宠爱,是影响或者“控制”了为数众多的社会各类人群的“游戏”!

象棋有象棋的“道”!象棋的道除了竞技与胜负之外,还蕴含了人生之道,社会之道,兵家之道、治国之道,以及为学、为官、为商、为人之道等等。

众多的象棋爱好者痴迷于象棋的时候,他们必然会研习、了解、遵循象棋之道,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广义基础上而进一步的细化之后为象棋所普适的“志于道”,是一种专注于象棋本身的存在发展竞技的“志于道”,这个“道”在很大程度上广泛凝聚了象棋的这个“族群”并不断的巩固之拓展之,这个“道”专注于象棋而忽略、淡化或者无视社会中诸多问题的存在,会遵循的象棋的“法则”而不到象棋之外的世界招惹是非。直接的以及与直接相关联而产生影响的的、占社会人数四分之一的“象棋族”稳定了,整个社会的压舱石就稳定了,这是象棋是社会稳定器的一个原因。


特级大师徐天红、肖福根、涂福强、李建新在“金箔杯”比赛现场

象棋的教义可以调和人的心态

徐天红说:象棋的教义给人的启发和教化是很大、很多的。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真正靠象棋吃饭的除了数量很少的专业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之外,绝大多数是靠象棋寻求精神寄托和精神补给的,是希望象棋能够为他们的人生“仙人指路”的。

事实上,象棋也的确“不辱使命”!如象棋的布局、中局、残局,正好对应了人生少年、中年、老年等三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就布局而言,除了根据自己的喜好、专长,选择自己利于把握的局面之外,另外还要防范别人给自己“设的局”。在许多情况下,人们除了“以正合”的“布局”之外,还有“以奇胜”的“设局”。能够很好地处理“布局”与“设局”的关系,就能够进退自如的应对社会的各种问题,就会感知到社会是美好的,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智力和努力把控的,就不会有厌世、愤世、仇世、乱世的心态。另外,象棋实战中经常有需要忍让、妥协的时候,有需要舍弃最强的作战力量以求“老帅苟安”的时候,有在对方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能够见招拆招、委曲求全的时候,有在“下风”的时候能够憋屈忍受的时候,有在失利之后能够坦然接受的时候,有在无助的时候能够不借助外力而自救的时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棋盘之上的教义,可以为棋友提供生活的导引。比如,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地方肯定有,社会转型中各种各样的矛盾肯定不少,人们受打压、遭不公、居下位、要忍让的时候一定很多。经过了象棋教义洗礼的人,就会从棋道中悟出一些应对的“招法”,而不是靠冲动去一争高下、一决高下等。这是象棋是社会稳定器的又一个原因。

象棋厮杀的背后是“和文化”的彰显

象棋是一种游戏,是一种博弈,高低有别的时候,是要分出胜负的。但象棋的一种高境界是“握手言和”!当人人共同发展,比肩前进,彼此搀扶的进入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相互间的博弈其实是难分伯仲的。这个时候如果一定要决出雌雄,那一定会是两败俱伤、没有赢家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象棋的“和文化”就是一种期盼、憧憬和目标。

近年来,徐天红特级大师到农村、进社区、访学校、入企业,足迹遍布社会最基层。在亲力亲为之后,他发现对于最基层的人民群众而言,高科技、高付费、高度专业化等的消遣娱乐似乎离老百姓还是远了一些,而象棋的游戏则是在街头巷尾、公园弄堂、旷野乡村等处处可以看到。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最为可爱的老百姓们,似乎有了象棋就有了生活的一切,闲暇之余,他们围拢、邀聚在一起,共同沉湎与楚河汉界,忘记了一切,忘记了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忘记了他们应该去争取什么。徐天红说,这并不是象棋在“愚民”他们、在“麻痹”他们,而是在我们的社会的确不能为这些最基层的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服务,不能顾及基础百姓需求的时候,老百姓们聊以自慰的一种好方式。

据说江苏淮阴、广东惠州、山东高密等全国象棋之乡,因为棋道、棋文化、棋教化的盛行,社会和谐的程度明显好于其他地方。

对此,近年来在全国声誉鹊起的上海川沙,也可作一个例证。川沙象棋的旗帜性人物肖福根介绍说,近年来他们组织了许许多多的比赛,不仅吸引了棋手,也吸引了棋手的家属及亲人,还吸引了外地的棋迷来川沙交流象棋,他们的“象棋之家”全年365天开放,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了众多的棋迷。人民群众开心于棋之道,当然就少了其他活动的机会,自然,为社会带来不和谐的机会就少的多。近年来,川沙获得了几十项各种各样的全国、省市级别的大奖,整个川沙河清海晏,民风酣醇,社会文明建设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夸赞,象棋“和文化”的魅力得以体现。这是象棋是社会稳定器的再一次例证。

象棋历练之后能够使人“入定”

同样是运动项目,与激烈的竞技项目的运动员比赛中狂呼乱喊、比赛后脱衣庆祝、胜利时拥抱翻跟头、失败时找裁判摔衣服,喜怒都形于色不同的是,象棋运动的特殊性能够使从事这个项目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入定”,在任何时候都用无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在象棋比赛过程中,对局双方不论对对手抱有什么样的心态,但他们不会用语言外露出来。他们用一招一招的步数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冤家”聚首的时候也不会有“北京上海的德比”、“巴西阿根廷的对决”、“泰森约战霍利菲尔德”等一样,撞击出摇摆地球的火花来。

用自己的心计布局,靠自己的算计运子,拿自己的秘笈谋胜,凭自己的胸襟接受胜利或者失败,心静如水,气定神闲,胜固可喜,败亦坦然,这是棋手的“入定。” 以“入定”的心态来对待社会问题,对待难解的社会难题,棋手会用无声而有力的棋手的语言,会用算度的路径,会用更加冷静和理性的方法,而不是选择其他有过激语言或者行动的方式。这,也应该是象棋是社会的稳定器的一个解释。

(李建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19:18:23 | 只看该作者

(象棋文化哲思)张晨:象棋七子之道

2016年 03月 23日 17:48 责任编辑:刘笑 来源:中国棋牌网

(一)将帅之道

九宫是象棋之始,九宫乃是王之所居,王原来应该在中宫。但是象棋中的王却居离宫,因何居离宫。离卦上下皆火,意含不和,皆因王有并吞八荒之心。所以,象棋初始之阵即含不和之势。对局一开,岂有罢兵成和之理。

中国王道有言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又有言曰“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象棋中将帅不可同处一条开放纵线即合此意。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古代,君王与大将军的关系非常微妙,君王拜将万分隆重。君王与大将军各执虎符一半,大将军出征既是代表君王出征。所以,象棋中的将和帅就是王。如果王过分干预大将军带兵打仗,则多半得到的是败局。比如岳飞和袁崇焕。

反观中国历史,列朝列代的开国皇帝都是戎马一生的战将,江山都是亲自带兵打下来的,倒是后代因为久居宫中享乐太平,将自己的将帅本领都废弃了,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江山易主的下场。

将帅不出九宫,却能指挥千军万马,此应“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古语。象棋中的很多攻杀都有将帅的直接参与,正是体现了将帅的决定性作用。历史上御驾亲征的战例也不在少数。当然“王不可轻动,动则必胜”也是古代中国帝王之道的重要纲领。

象棋盘中将帅宁死也不出九宫,这一规则饱含了中国古代的信义之道。“头可断、血可流,祖宗基业不可丢”,这是王道,是信义。历史上江山破败,选择自戕的帝王比比皆是。而选择偏安一隅,禅让帝位的皇帝一直都是小说家笔下的调侃对象。而将帅镇守城池,宁死不降的精神也是流芳百世,如文天祥、史可法。此也是王道的体现。

一局象棋,下到残局棋子稀少天地宽,虽然徒增无数空间,但是牺牲许多子力。此中饱含中国古老的劝诫“兵者凶器,不得已而为之”,“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所以“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象棋速胜局常为人们津津乐道,对于“剥光猪”式的棋局并不推崇。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轻易不起战事、不动兵戎,由象棋可见。

平头百姓喜下象棋,既能满足自己的王道欲望,也能体现信义之道。此诚象棋的魅力所在。所谓棋品即人品,说的就是象棋。

(二)士之道

士是象棋盘中身份特殊的兵种,是唯一终身不离将帅左右的子力。士行斜线而不出九宫的寓意丰富。

士是王的贴身卫士,既能卫王也能陷王,这一点颇似古代的宦官。汉末十常侍乱政就是士陷王的表现,在棋盘上经常会出现驼背士导致闷宫杀。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卫王,双士总比单士力量强一些,比如单士不敌单马,双士却可谋和。

王出宫为将,卫士非常重要,卫士在关键时刻选择牺牲自我给将帅腾出活命的空间是棋盘上的常用技法。这一点也体现了卫士的信义。比如三国中曹操嫖宿导致典韦牺牲的故事。

卫士为何走斜线呢?

古代将帅于中军帐中坐镇,帐外卫士手持长枪或画戟守卫,逢敌方来使需进账面见主将时,卫士标准的显示威武的方式就是双枪或双戟交叉形成兵器门,胆小的来使面对这种阵势早就吓得失去了锐气。而卫士随将出访,都是将在前坐,卫士二人于身后两旁叉手而立,最典型的莫过于三国早期刘备坐关张叉手利于身后。

因此,棋盘上的士走斜线恐从此演化而来。

九宫之数横竖斜三线相加之和皆等于15,将帅遍访九宫,但路线是走纵横。士走斜线正好弥补斜向缺失。走法设计不可谓不周到。

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简单残局阶段,走斜线的双士可以守卫同样走斜线的马,对于走直线的车却无能为力只能束手就擒。这岂不是应了邪(斜)不压正(直)之理。

(三)象之道

象棋的象可谓是棋盘中最为独特的一个角色,它是唯一在棋盘的初始状态下按照走子规则可以遍历棋盘四边和中心的棋子。从这种特性可以发现,因为王不出九宫,所以象实际是代表王管理疆域的重要助手。由此可见,象棋中的象从功能上是模拟了宰相的角色。

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很多名相都是名垂青史的,比如姜子牙、诸葛亮、魏征、赵普等等。姜子牙在《六韬》中就已经提出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由此可见象的寓意中有包含天下的心胸,纵观宇宙之气概。而在象棋的对局中有句格言叫做“缺象者多势危”,由此可见象的重要地位。

“赵匡胤五步输华山”是象棋中流传很广的一则故事。这则故事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赵匡胤是个自认为水平很高的象棋超级棋迷,宋朝的棋待诏设有象棋,在宋朝象棋也是风靡全国的智力运动。再观宋朝的历史,宰相把持朝政,把武将的地位降得很低。这种文强武弱的政策或许真的是宋太祖从象棋中领悟的王道也未可知。

宋朝的历史跟宰相的关系非常大,有王安石、司马光这样的名相,也有秦桧、蔡京这样的奸相。从象棋对弈中的招数看,高手飞相的妙手被赞为“将军脱袍有妙招”、“天外飞仙”等,而低手飞相的败招又叫做“臭棋乱飞象”。象棋泰斗胡荣华在讲座中就曾经告诫象棋爱好者“臭棋乱上士象”。象棋的象可真的不容易用啊!赵匡胤的确是用象的高手,不过他的子孙后来倒真得变成了“臭棋乱飞象”的低手,低到居然能用自己的象把车给灭了,比如赵构借秦桧之手“莫须有”杀了岳飞,最终导致江山败落。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为了独揽大权,居然废除了宰相,还下了个禁博弈令。禁博是对的,禁弈实在是矫枉过正了。也反映了朱元璋对象棋的精髓是不懂得。结果朱元璋废除宰相之后,发现天下之事自己根本不能处理,自觉废相之举是错误的,不过又不肯认错,然后换了个头衔叫做内阁大学士。其实还是恢复了象。历史巧合的是朱元璋的后代也不会用象,到了最后居然出现了魏忠贤这样“士”不像士、“象”不似象的怪胎,真正应了“臭棋乱上士象”的棋谚。

象之道乃是王之道的延伸和拓展,古代棋人对于象之道认识不足,居然一度把飞象局视为不可行之局。自从胡荣华为飞象局正名以来,现代象棋中的飞象局已经成为了高手的常用布局。这确实是象棋的里程碑式的飞跃。

(四)车之道

车——象棋盘战力最高的一员,车的得与失常常直接左右棋局的胜负。比如三国中的虎牢关大战,吕布不胜后董卓即败。

正因为车的战力高,所以在棋盘上威力巨大的同时也常常遭遇伏击。车的运动形式也的确像古代的战将一样身先士卒。在古代,这样的大将往往被委以重任、甚至戍守边疆。不过,这些大将的命运似乎也和棋盘上的车很相似。棋局到了关键时刻,弃车擒王和舍车保帅是常用的技战术手段。

悲剧的是,在古代这样的大将在被重用的同时也被猜忌和陷害。而陷害他们的往往都是朝中的文臣。从棋盘上来看,单车无奈士象全,车都是直来直去,一往无前,而朝中士象都是弯弯曲曲,斜行迂回。大概古代的名将最终遇害的都是因为过于耿直,不识迂回之术。比如岳飞的下场。而马炮能轻松取胜士象全,正是因为炮直行之中有跳跃、马跳跃之中有迂回。

作为车这样的大将,虽可独当一面,但切忌自以为功高盖世而藐视群雄。三国中的吕布和关羽都是因为自以为天下无敌而兵败丧命的典型。棋谚曰“车不立险地”,关羽就是因为过于自负,立身于险地,被吕蒙偷袭了荆州。

自古外将与内臣不和,表现于棋盘中就是车要入九宫,必然造成士象让位或象路不通,比如贴身车需要士象让路。这种棋盘上棋子的运动居然暗含着这种朝廷的明争暗斗。可是为何失败的都是外将呢,正是因为内臣得了地利,距离王近。而外将直来直去,不能很好的跟王进行沟通,甚至完全不明白王的心思。

千古留名的大将正如棋盘上的车一样,国家安宁时镇守边疆任劳任怨,朝中有难必定千里驰援不辞辛劳。这也是信义忠勇的体现。

棋谚云“车正永无沉底月”,车就是正直的化身,如能摆正与王的位置,连背后的偷袭都不惧(象棋实用残局“海底捞月”)。这反映了古代手握重兵的大将和君王的关系就在一个字“正”。

中国有句古话“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车的优缺点。体现于棋盘上,车马的配合变化要比车炮、双车的配合丰富很多,正是因为车马的配合中包含了“直中取、曲中求”的人生哲理。所以当看到另一句话“大丈夫能屈能伸”时,笔者不仅想到总结出这句话的第一人或许是一位历尽磨难的象棋高手啊!

(五)兵之道

兵卒是象棋盘中最弱的棋子,但是也是最富变化的棋子。

很多人都会提到国际象棋中的兵的升变规则,以为可以引入象棋以丰富变化,其实象棋中的兵早就富含了升变的特性,只不过在表现过程中更加考验棋手的水平。棋谚云“小卒过河赛如车”就是升变了。而在象棋规则中,“未过河的兵卒不算子力”和“过河兵卒与对方的任何棋子交换都不算得子”的规定都反映了象棋中兵的升变。

古代战争中,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某个大将的牺牲,而是发生了兵变。三国时曹操与袁绍对抗时,为了防止兵变就曾经干过牺牲粮官的事情。在棋盘上,水平越高,兵卒越重要。比如一代宗师杨官璘就被称为爱兵模范。

兵的命运凄惨而又壮美。

每个兵都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即“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更多的都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冤魂。

中国一直有句话称被利用后就抛弃的叫做“过河的卒子”,其实象棋盘上过河的卒子正凝聚了一种古老的精神“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何尝不是一只过河卒子。

然而兵为什么要被称为士兵,在古代士大夫阶层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其实是兵卒一往无前的根本性情,没有精神的兵被蔑称为“散兵游勇”,他们的身上没有“士”的精神,当然也就不能被称为“士兵”了。

兵过了河就没有了退路,要么上演“小鬼坐龙庭”,要么战死疆场。“不成功便成仁”的信义永存在兵的心中。

“用兵如神”是古代赞美将帅的最高水平,象棋盘中把看似行动迟缓的兵用得恰到好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所以,“七星聚会”被列为排局之王正暗示了人们对于用兵如神的景仰之情。

(六)马、炮之道

在象棋对弈中,马炮棋最考功夫。象棋也经常被称为马炮争雄,可是从兵种的定型上来看,是先有马而后有炮,可是从象棋棋艺发展的角度来看,却又是弈者先会用炮然后会用马;再从排兵布阵来看,开局之始炮在马前,而对局之中却多是炮在马后了。确实是妙趣横生。因此将马炮合并论其道。

棋盘中的车立马横刀,棋谚“一车十子寒”,然而马炮合力足可抵车,更多的时候是车不能胜的局势马炮可胜,比如马炮必胜士象全,单车却无可奈何。这一个先天的子力组合特征,充分体现了象棋中早就蕴含着合作的思想。常有人批评中国人的合作精神不如西方人,举的最多的例子就是足球,也经常调侃“三个和尚没水喝”。其实,只要会下象棋,这种合作的道理自然就懂了,棋谚“三子归边一局棋”就是高度的概括。看来要提升人们的合作思想,象棋就是一个最佳的抓手。

马炮配合包含着阴阳相合的思想,炮走直线为阳、马走斜线为阴。炮的远程攻击能力强,而马的近身控制强,强强联合变化无穷。

接下来再单说炮,炮是象棋盘上了不起的发明,棋谚云“炮乃军中之胆”。炮在开局之初最大的作用是协助构建阵势,著名的屏风马、反宫马、单提马阵型名虽为马,如果没有了炮的协调就什么都不是。在中局炮更多的时候主要用来制造牵制给其他的子力创造主攻的机会。似乎,炮就是棋盘上的最佳配角。

在对局中,水平较低的棋手经常不能领悟到炮的协调作用,早早的炮位就乱了,结果阵型糟糕很快败局。

接下来再单说马,马在开局之初是最弱的大子,对方的车炮兵很轻松就能给它制造障碍。马的活跃要依赖于其他棋子的帮助,要请炮或象帮助生根,要请车帮助迅速开通马路。所以初学象棋者甚至觉得马是累赘。

马——其实是棋盘上最能忍辱负重的角色。

因为先天的缺陷,在人多的时候,马的表现并不突出。可是,当棋局变得复杂起来,双方阵型犬牙交错,马的多点控制的能力就开始显露出来了。当棋盘的中原地带变得开阔起来时,突然发现马顿时成了“威震八方”的英雄。也正是因为马善于“立足一点、多点开花”的本领,使得马成为了破解象布下的八卦阵的最佳先锋(可以参见笔者的文章“象棋盘暗合八卦阵”)。

马炮配合就是忍辱负重的配角,其实现实世界中配角何尝不是主流呢?

古老的象棋早就向人们暗示了,人生最难的功夫就是做好配角。诚如一局象棋,下到马炮残局:棋盘空间无限、个中变化多端。

作者简介:张晨,扬州市梅岭小学教师,创立公众号木门斋宗旨在于推广象棋文化,培养了张玄弈和邵如凌冰两位女子象棋大师。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3-27 21:34:51 | 只看该作者

(象棋文化哲思)张晨:象棋传承中国元素

2016年 03月 24日 17:41 责任编辑:刘笑 来源:中国棋牌网

汉字、太极,九宫,八卦以至于《易经》,这些是中国几千年智慧的结晶,象棋是根植于中国老百姓心中的智慧树,传承着这些鲜明的中国元素。

一、象棋根植于民心

汉字——中国标识,汉字跟西方字母文字最大的区别就是,汉字是一种艺术。象棋携带着这种原汁原味的中华艺术,象棋上的汉字根植于人民的心中,在偏僻的农村,近乎文盲的农民可以下象棋,对于棋子上的汉字了如指掌。学龄前儿童学象棋上的汉字是出乎意料的快,似乎他们本来就认识它们。

这是一种足以震撼人心的文化现象,绝不是某些人嘴里的“贩夫走卒”之戏。

象棋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可以说与百姓已经融为一体,它所蕴含的中国古文化和哲学的精髓相当纯正,即“重义轻利、舍生取义”,只是因为国人司空见惯,故至熟而无须多言。但是,对于外国人而言,要想真正的从意识形态上懂得中国,了解中国,融入中国,不会下象棋可能是三过门道而不入啊!

象棋模拟演绎着两个势均力敌的国家模式,初始状态双方相安无事,两个国家从九宫开始以相当的能量向外扩展,先有双象和三个兵,再次扩展后增加双马双炮,再次扩展后增加双车又添兵,而与此同时两国的前沿阵地也出现了势力重叠,至此形成了两阵对圆射住阵脚之势。

象棋对局之时奉行的是“敌不动、我不动,敌微动、我先动”的策略,而具体的着法必然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了,表现在高手对局中就是先手方一架炮后手方的应对方案早已成竹在胸(是屏风马出战还是反宫马出战亦或顺手炮反击等等),这一点与中国的太极推手之理异曲同工。

象棋一旦对局开始,终极目标就是擒贼擒王绝不是媾和。因此,常有高手讲一味求和终是输,力战对攻却成和。消极求和给国家带来重大损失的历史故事在中国古代史上屡见不鲜,比如北宋与辽、南宋与金。说象棋对弈的最高境界只是和棋的,实在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象棋的棋盘上的每个子力的出现和位置都是经过了历史的提炼才定格的,其中包含了五千年的国家体制意识。比如象(相)分离九宫和武将,车(战力最高的大将)镇守边关,可是一旦朝廷征召千里勤王刻不容缓,表现在对局中就是出车迅速。而在古代,武将无事不进宫的,如果说武将带兵进宫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宫中巨变武将勤王,二是武将逼宫皇帝反而危险。表现在棋盘上就是士象协防不力,车马炮大子在九宫御敌;还有是大子在九宫却造成臣压君杀法,比如低手经常走出窝心马压死老将的臭棋。(关于象棋与古代国家机制的关系,参阅笔者文章“象棋七子之道”,此处不再展开。)

正是因为象棋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跟传统的中国古文化哲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不了解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外国人很难学习和精通象棋。

象棋,中国的男人都会两手,更不乏巾帼英雄,说起棋理来也头头是道。所谓高手在民间说的就是象棋,象棋“先三败、后三胜”的故事就是一个写照。

二、象棋盘暗合方形太极图

《易经》云“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象棋盘呈方形,以“河界”为轴两边完全对称。此与“太极生两仪”暗合。

太极图中黑鱼中的白点和白鱼中的黑点诠释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辩证统一;象棋盘两边各有一九宫,然而九宫既是己方的攻防中心也是对方的攻防中心。两者同理。

象棋对局双方各有四个象,象的走法可以连续行走到达己方棋盘的四边,此与“两仪生四象”暗合。

在象的行走过程中即在棋盘上产生了动态的八个象眼,此与“四象生八卦”暗合。

象棋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以上的特征绝对不是巧合,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兵家作战经常会排布著名的“八卦阵”。而古代著名的大家很多都与象棋有不解之缘,甚至是个中高手,比如韩信、文天祥、王守仁等,他们都是当时朝廷举足轻重的人物。

因此笔者大胆的提出如下假说:

象棋盘之理暗合方形太极图,象棋的“象”乃是“卦象”的象同时又兼备相面的“相”的含义。象棋的产生比现在通行的圆形太极图要早得多,象棋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游戏,很有可能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由易理派生出来的与中国古老的道家相术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智慧推演。

三、象棋初始布局暗合八卦阵

八卦阵是古代阵法中真实存在的排兵布阵法,为战国时期孙膑首创,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至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中间加上了指挥使台,由弓兵和步兵守护。

观象棋初始状态为五个兵卒(步兵)之间夹四个象眼,双炮(冷兵器时代的兵家一直在追求远程打击能力,从弓箭到投石机到火炮;象棋中的炮好似远程打击兵器的化身)之后藏四个象眼。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步兵难敌马兵,两者比较马兵闪转灵活,步兵若严阵以待一时没有破绽,但是一旦阵型出现错乱和空档,则对马兵的进攻几乎毫无办法。

观象棋的八个象眼,不管哪个象眼只要有马处于该位置,如果马脚灵活,下一回合必能对九宫中的将构成威胁。

《三国演义》中曾有一段赵子龙长坂坡单骑七进七出的著名故事,不过赵子龙的英雄行为得益于曹操不许放冷箭的配合。由此可见,在人多混战中,弓兵对于马兵的杀伤力是很大的。

象棋中炮对马的阻止作用就非常有效,马骑河要奔前排象眼时,兵卒只能阻挡一次,可是当马闪过兵卒时,炮迎头一挡就成功护住了后排象眼,马的卧槽攻势就被阻遏了。

这种奇妙的棋局与实战的巧合不可不谓设计精巧。

因此,笔者提出一种假说,到宋代发展成熟的现代象棋阵型,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受到了古代阵法八卦阵的启发。

四、象棋盘吻合九宫三扩展

象棋盘有九纵十横构成,中间“楚河汉界”还是空的,这个棋盘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

棋盘的演变和定格跟九宫密切相关。

“九宫”是中国传统文化绕不过去的一个重要现象。原始的“九宫”上位离,下位坎,离为火而坎为水,应水火不相容之理。

“九宫”之法用之多端,在古代许多领域中都有九宫,在此不再赘述。

象棋盘中有两个“九宫”,将两个“九宫”相对扩展三次,刚好构成一个完整的象棋盘。

三次扩展后四边相接形成封闭,而“楚河汉界”正好是双方势力的重合之处,正是因为这个重合打破了双方的平衡,互相的妥协和对抗也由此而生,于是在这里双方的纵线抵消成空。

象棋盘的构成堪称是个完美的演化。

这个棋盘的发明充分体现了古老中国的智慧,至简而又至巧!

写到这里,笔者脑海大胆的浮现出古人夜观天象的景象。往北看,地平线上一九宫向南扩展;往南看,地平线上一九宫往北扩展。换个角度,往头顶看,一九宫向四面扩展。

当今世界象棋活动局限在华人圈的原因也正在于外国棋友对于象棋所蕴含的“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的认识不足。

而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地带,象棋是一个与历史同在的文化根源。不信,你去看,不同的国家、地区的象棋却是一模一样的。

由此也可见,世界要了解中国,中国要让世界更加愉快的接受中国,最佳的途径莫过于下盘象棋吧!

(作者:张晨)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9:09:53 | 只看该作者

(象棋文化哲思)张晨:象棋寓意“以兵止戈”

2016年 03月 28日 09:13 责任编辑:刘笑 来源:中国棋牌网

象棋盘虽说两边对称,但是从对手的立场来看,相对的双方又是不同的。

笔者惊奇的发现,象棋盘暗合《易经》中的“姤”、“夬”二卦的重叠之势。

棋盘河界两侧各有五条横线,从卦象的角度看,即两侧各有五根阳爻。河界各占一半,因其断裂,从卦象角度看正是两根阴爻。

综合来看,正好是上方为“姤”卦,下放为“夬”卦。也就是说,对局双方发现对面的都是“姤”,而自己就是“夬”。奇哉!难道又是巧合。

让我们来打开《易经》看看两卦的卦辞,会有惊奇的发现。

“姤”卦的卦辞为“女壮,勿用取女”,意思很明确,对面的女人很强悍啊,不要急着去娶她。

“夬”卦的卦辞为“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意思是朝廷发出进取的号令,可是前线的报告是立即开战不利,要想有利只能悠着点进行。

自古以来,老百姓娶妻都是件头等大事啊,民间有言叫做“一代无好妻,三代无好子”,要是企图去娶一个“河东狮吼”回家,那可真得要悠着点啊!

回到棋盘上来看看,双方实力完全相当,要想取胜确实是件艰苦的事情。虽然有取胜的决心,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可不能着急啊,要慢慢来,先布阵出子,循序渐进,待到时机成熟才能取得胜果。这个策略对于双方而言同等重要。

再来看卦象,“夬”卦的上六和“姤”卦的初六相遇,在棋盘上正好是河界。之前,双方从自己的底线向前一路推进可谓顺顺利利,但是现在相遇了,矛盾就产生了。

我们来看看两卦所对应的爻辞是怎么说的。

“夬”卦的上六爻辞为“无号,终有凶”。意思是没有得到号令就挑起事端,结局是凶险的。此意即为要师出有名,要以正义之师击敌。

“姤”卦的初六爻辞为“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意思是坚持不放弃会有吉利,如果行动迟缓就会招致凶险,下场就象一头羸弱的猪迷失了方向。此意即为坚决抵抗。

综合分析一下,就是在告诫人们,不要轻易挑起干戈,一旦挑起等待双方的都是艰苦的境遇。而“夬”卦本意就有决而能和的含义。

祖先用象棋来暗示他的子孙们要“以兵止戈”,不要妄动干戈。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的境界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以战保和”。这不可不谓是一种深谋远虑的智慧。

(作者:张晨)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3-31 19:14:55 | 只看该作者

(象棋文化哲思)张晨:象棋本身就暗讽消极求和

2016年 03月 31日 08:58 责任编辑:刘笑 来源:中国棋牌网

象棋的最终定型是在宋朝,它也完全的反映了宋朝以文臣制约武将的治国之道。试看杨家将、岳家军都是被朝中大臣掣肘,虽有精忠报国之心,却无尽展平生所学之机。

象棋是一个国家的模型,每个棋子都代表着一类人群,故每个子都有对应之道。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分割“文武之道”的作用。象之内为九宫乃是王道与文道,象之外是武道乃车马炮屯兵之地。

自古以来,君王最担心的就是武将拥兵自重,威胁朝廷安全。自古外臣觐见皇帝都要先过宰相这一关。观象棋的排兵布阵,确实反映了古代皇家治理国家的苦心。

车马炮三子看似互成掎角之势,其实内藏互相制约之计。

首先威力最大的车处于交通最不便利之处,马虽无绊脚之碍却毫无前途出路可言,炮虽四面通畅可是除了打对方马并无第二炮架。这是古代皇帝架空武将最高级别的策略,叫你空有一身本领,却无用武之地。

假设车马炮反叛企图逼宫,这时候会发现威胁最大的车跟王却相隔万水千山,马为象所阻隔根本一步进不了九宫,倒是炮一步可进宫,但是立即身处双象钳制之地。

这种布阵真可谓煞费苦心、机关算尽。

于是车马炮都得小心翼翼对“王道”心怀敬畏,恪守“本分之道”。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这样的布阵虽然了却了宋家王朝害怕“陈桥兵变”被复制的心病,却造成了另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内患虽除,外敌难御。于是宋朝就成了历史上把跟入侵的外族达成纳贡媾和当作家常便饭的奇怪王朝了,甚至打了胜仗也纳贡。从象棋的角度来看,宋朝就是个消极求和的棋手,时间一长,难免一败涂地。


(作者:张晨)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19:43:32 | 只看该作者

(文化哲思)张晨:象棋蕴藏着深刻的“守中”哲理

2016年 04月 05日 09:16 责任编辑:刘笑 来源:中国棋牌网

象棋盘上一共有九条纵线,其中五路线被称为中线,暗喻着王的地位是九五至尊。在象棋的实战攻防中,最终都会落实到对中线的攻守。比如开局时中炮局、飞象局都是直接进行中路的攻和防。而到了残局阶段,对于中线的争夺就更加凸显了,比如车炮光将对单车光将,要想获胜必须占领中线等等。所以象棋中的“守中”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古谱中顺手炮是主流,就是古人对于“守中”意识的直接表现。而屏风马的出现标志着象棋人对于“守中”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懂得了两侧包抄、以柔克刚。而现代布局中的中炮急进中兵对屏风马平炮兑车布局的流行也是新旧“守中”意识的直接较量。

巧的是,“守中用中”同样是我国另一项古老国粹太极拳的重要法则。在老一辈太极拳传承者中,都把“守中用中”视为秘诀,不肯轻易传人的。太极拳要求行拳走架的时候,拳架招数不管有多少,最终都要“从中线始,以中线收”,外形上要求一举手一投足,一转身一定向都要合“八方线”。象棋盘的九宫构造和太极拳的“八方线”完全重合,而中线又是九宫中心,也是对将帅威胁最快的一条线。“守中”和“八方线”在象棋和太极拳中居然完全在意识和外在表现形态上高度重合了。

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当然不是。

那是因为两者本同源,都是中国古老文明“道”的产物。“守中”一词最早在《道德经》中就已经出现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大致的意思是教导人要保持内心的虚静。而在太极拳中要求“松”,说法不同理相同。而象棋中的“松”在技术方面表现在空间优势,也就是说棋子的活动空间要大,反之活动空间变小了可供选择的变化就会减少而导致局势恶化;在心理方面则表现为棋手的平常心。

“中”的概念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内涵非常丰富。笔者在这里不做展开,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却必须要明示。那就是老祖宗用“中”向人们阐述了要在内心守规矩的法则。所谓“中规中矩”就是此意。

我们的生活亦如象棋和太极拳,“九宫”、“八方线”可以让你尽展层出不穷的招数,但是不要忘了心中要始终守住那根直通命门的“中线”。

(作者:张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齐鲁智力文化网 ( 鲁ICP备11007780号 ) 

GMT+8, 2024-4-27 23:16 , Processed in 0.0557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6-2019 齐鲁智力文化网. 版权所有:淄博旭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