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重锤康复杯 顺炮
鲁中棋牌文化网更换域名:http://www.lzqpwh.com/
楼主: 肖羽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中象棋报》网络版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6-8-8 07:01:14 | 只看该作者
没公开发行,再给您寄点去吧
52#
发表于 2016-8-8 07:18:36 | 只看该作者
肖羽 发表于 2016-8-8 07:01
没公开发行,再给您寄点去吧

谢谢于老师
53#
 楼主| 发表于 2016-8-8 22:07:24 | 只看该作者
地址没变吧
54#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5:21:53 | 只看该作者

鲁中第一棋摊
——走进淄博市张店区“快活林”象棋摊
肖羽  文/摄

    古人常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淄博市张店区的象棋爱好者却说:“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林”。此“林”非彼“林”,不是古代僻处世外、阒然无人的荒野山林,而是一个隐于闹市的象棋摊——快活林。
    早就听说淄博有个快活林棋摊,规模大、水平高,远近闻名,被誉为鲁中第一棋摊。棋摊平常十几盘棋同时对弈,围观者上百人,可谓蔚为大观;棋手中卧虎藏龙、名将众多,屡屡斩获大奖。7月9日周末闲暇,与棋友吴树戈从莱钢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淄博市张店区金晶大道东二街河滨小区,得以亲身体验了快活林棋摊的独特魅力。
    赶到快活林,已接近正午时分。听说要来采访,傅冰、张彬、耿涛三位棋友专程相候,简单寒暄之后,便带我们到了邻近的饭馆,足见盛情。三人分别担任快活林象棋总会的会长、秘书长、宣传部长职务。快活林总会?笔者在脑子中不禁打了一个问号。
    虽是初次相见,但棋友之间具有天生的亲近感,很快就熟稔起来,畅所欲言、纵论棋坛,如久别重逢的老友一般。饭菜非常丰盛。因为带有采访任务,加之不胜酒力,我们只象征性地喝了几杯啤酒。两点左右吃完饭,就又返回快活林,开始了采访。
    上世纪90年代,棋摊由快活林商店刘老板设立,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屈指算来已有20余年了。如果没有棋摊,快活林商店与其他的小商店一样,不会被人关注。可以说,商店孕育了棋摊,棋摊成就了商店。
    平时下棋的桌子、凳子、棋盘、棋子等,都是商店帮忙摆放、收取、保管。不管寒冬酷暑,风霜雨雪。遇到下雨、下雪天,棋友们就移师商店对弈。晚上,商店还扯上灯泡,一直亮到深夜散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2012年元旦那天,《鲁中晨报》举办淄博市“元方茶叶杯”象棋比赛,参赛者120多人,光快活林的棋友就去了四五十人。比赛结束当晚,在傅冰、张彬等人的倡议下,决定成立快活林象棋总会。紧接着,举办了第一届“快活林”杯象棋比赛。除张店区以外,快活林会员遍布博山、临淄、周村、淄川等其他各区,有上百人之多。被称为“淄博双雄”的山东名将张志国、夏金凯,还有张利等市级名手,都是快活林会员。
    成立象棋总会之后,快活林棋摊逐渐发展成为正规的社团组织,筹资购置了大批棋桌、棋盘、棋子、棋钟,可满足80人规模的比赛需求。“这要感谢诸位热心棋友,特别是一些企业家、老板慷慨赞助。快活林的棋手参加比赛,得到的棋盘、棋子等奖品也都交给协会使用。”
    从第一届“快活林”杯象棋比赛,到后来每年一度的迎中秋、庆元旦象棋赛,以及各种形式的友谊赛、对抗赛、擂台赛等正式、非正式的比赛,共举办过大大小小的象棋比赛30多场次。每逢比赛,在路边的法国梧桐树下,棋桌板凳一路摆过去,场面非常壮观,成为当地一景。此外,快活林还经常选派会员参加全省及各市区县的象棋比赛,与各地棋友开展交流活动。
    谈话间,棋摊上已经有不少人列下战阵,捉对厮杀起来。“在这里下棋,实行轮流坐台制,都是一局淘汰,败者让位,胜者则继续在台上接受新的对手挑战,直至败北换人。”
    按照棋力水平,对弈者分高、中、低三个层次,年龄老、中、青、少都有。水平最高的是“大将”级别的,不仅棋手本人棋力深厚,而且围观者也有相当基础,凝神屏气、静观沉思,看到精彩着法一同叫好。“‘大将’的称号不是随便叫的,要根据战绩评定,至少要得过区县前三名、市级比赛前十名。”中级水平的棋手最多,他们是小区附近的高手,虽然走的是野路子,但有较强的棋力。还有入门级的,虽然喜欢下棋但水平不高,他们感到最过瘾的就是在楚河汉界之间厮杀一番,输赢从来不放在心上。
    快活林不单是消遣休闲之处,更是实战练兵的平台,堪称淄博象棋的“黄埔军校”。很多人经过棋摊上的磨炼,棋艺突飞猛进,像张亮、张彬等大将,都曾打入过全市象棋大赛前三甲。还有一些小棋手,经常到棋摊锻炼,获益匪浅、进步神速。
    最近几年,快活林声名鹊起,各地市甚至外省的棋手,如河北省冠军孙勇宏、青岛名将何元斌等,都慕名到此交流。经常有到淄博出差的外地棋手,打听着到快活林下棋。“前几天,河南一位棋手还想来切磋一番呢。”
    不一会儿,棋摊上的人更多了。“你们来了,怎么着也得下几盘啊!”张彬邀请吴树戈上场对弈,给他安排了一位水平较高的对手。我则拿起相机,不时用镜头记录下快活林的场景。
    穿梭在棋摊中间,感受更加真切了。一盘棋就是一个中心,对弈者或蹙眉或微笑、或挠头或沉思,围观者或静观或评说、或支招或拿子……此时此刻,象棋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每天从下午3点开始,一直到晚上10点以后才收摊,有时拖到12点多。很多人从下午来了,晚饭都顾不上吃,一直战斗到深夜。有时一盘棋没下完,突然下雪或下雨了,他们还得坚持下完才搬到屋里面去。
    “这些年真不容易”。由于棋摊处于居民楼下,有的棋手下棋到很晚,有的高声争执,影响楼上的居民睡觉,惹得人家打电话报警。还有时,有的居民实在是被吵得不耐烦了,就从楼上往下扔东西,甚至大骂……
    “为了解决问题,一方面,我们挨家做工作,请人家谅解。一方面,对大家进行了约束,不许下棋到很晚和大声吵嚷,规定11点准时关灯。现在双方达成了一种默契,下棋的都很自觉,左邻右舍也对棋摊的存在给与了充分理解,非常融洽。”
    快活林以独有的内涵和魅力凝结成一道韵味十足的风景线,承载了延续几千年的象棋文化,不愧为“鲁中第一棋摊”。正如《快活林之歌》所唱:“悠久的历史源源流长,快活林美名辉煌。象棋的故乡神秘的地方,快乐逍遥人人都向往……”

8R1A4527.JPG (87.85 KB, 下载次数: 163)

8R1A4527.JPG

8R1A4547.JPG (140.22 KB, 下载次数: 160)

8R1A4547.JPG

8R1A4541.JPG (91.7 KB, 下载次数: 162)

8R1A4541.JPG
55#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5:26: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肖羽 于 2016-8-9 15:27 编辑

棋摊文化断想
□肖羽  
    象棋具有广博而又奥妙无穷的独特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向来与琴、书、画并列,被称为四大艺术之一。象棋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千百年来兴盛不衰,参与人数之多、流传地域之广、浸透社会层面之全、精神内涵之博大深厚,无出其右。
    自北宋末年确定形制以来,象棋深入社会生活,得到广泛普及,从繁华闹市到山野乡村,从帝王将相、富商巨贾到车夫走卒、乞丐游民……象棋不再局限于“阳春白雪”的士大夫阶层,而是走出深宅大院,成为“下里巴人”的大众娱乐。最具有代表性的,恐怕就是几乎随处可见的棋摊了,马路边上、小公园里、修车铺旁、补鞋摊前、商店门口、村头树下……两个人对弈,一圈人支招,优哉游哉,乐在棋中。一代风流才子柳永,开宋词一片天地,词作可谓家喻户晓,天下咏之。宋人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写道:“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于象棋而言,亦可借用此言:“凡有市井处,即有象棋摊”。“楚河汉界”的市井棋摊,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滚滚洪流洗尽铅华。一方小小的棋摊穿越千年坚守至今,其文化根因何在?概言之,主要在于其传承、娱乐、草根和江湖等文化特性。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棋摊是象棋文化一脉相承的最好见证。棋摊历史悠久、扎根民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彰显出了独特的文化魅力。清朝重臣左宗棠喜欢下棋,而且棋艺非常高超,同朝官员都敬称他是“天下第一棋手”。一次出征之前,他遇到一个老人摆棋摊,招牌上写着:“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上前挑战,连连取胜,于是命老人把招牌拆了。出征回来路过棋摊时,他发现那块牌子还在,一气之下再次挑战,竟三战三败。老人笑着说:“前次左将军行将出征,老朽恐挫公锐气,故让将军取胜。今将军得胜归来,恐您骄傲自满,就不能让您了……”对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暂且不去考证,但足以说明棋摊古已有之,并且藏龙卧虎,聚集民间高手无数。近代以前,没有专门的象棋学校,棋书亦如凤毛麟角难得一见,更没有正规的比赛活动,象棋基本靠口耳相传,主要的阵地就是棋摊。上世纪以来,从彭述圣、陈松顺、杨官璘到胡荣华、柳大华、陶汉明等著名棋手,无不是从普通棋摊起步,逐步成长为一代国手。可以说,是棋摊传承发展了象棋,成就了象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文化符号的意义。
    ——娱乐。象棋的大众化、趣味性、娱乐性是其他棋种所不能比拟的。这也决定了棋摊具有天生的娱乐性,是“以棋找乐儿”的好去处。瓜棚豆架之下,闹市茶寮之中,不管乡老村夫、还是贤人雅士,都喜欢以枰相对、消此永昼,所谓“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艺术家何怀硕先生曾写文章指出:“一千多年来,这三十二颗棋子,不知提供了中国人多少娱乐,打发了多少苦闷,调练了多少机智,涵泳了多少修养”。胜败乃兵家常事,人生如棋,快乐就好。到棋摊上下棋,真正的乐趣不在于谁输谁赢,最大的目的就是娱乐休闲。有学者研究,象棋诞生后,很快在民间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棋摊文化”。在棋摊下棋观棋的人,口中念念有词、针锋相对,一捧一逗,你来我往,这便是相声的雏形。棋摊的娱乐性可见一斑。两棋友往小马扎上一坐,一头扎进楚河汉界,拿棋就下,捏子就走,赢了手舞足蹈,输了摆好重下。围观者不请自到,边看边支招,你一言我一语,忘乎所以,煞是热闹。有时下棋忘了时间,老婆来喊回家吃饭,男人却仍然沉浸在车驰马啸的鏖战中,想着赶快取胜,嘴里说着就走,腿就是迈不动步,一副“九头牛也拉不回”的样子……此时此刻,物欲喧嚣、名利世俗、劳累烦恼,统统被抛诸脑后。一方街头棋摊,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真正是属于普通人的自娱自乐。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始终这边风景独好。“有时面红耳赤/有时春风得意/说征战是征战/说游戏是游戏……”都云弈者痴,谁解“棋”中味?棋摊之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草根。象棋的“根”在民间。相对于围棋而言,象棋规则简单,具有小巧、紧凑直观性强和对局用时少的特点,普及程度远远高于围棋。毫不夸张地说,全国上下足足有两亿多人会下象棋。南宋以来,象棋得到广泛普及,唱主角的一直是名不见经传的下层人士,这也注定了象棋特有的草根性。象棋摊随处可见,只要是走在大街上,发现有地方围了一大群人,可能十有八九就是棋摊。作为一个象棋爱好者,每次见到棋摊都会有一种亲切感,相信喜欢下棋的人大都会有这样的棋摊情结吧。来到棋摊上,人不论男女老幼、官不论高低大小,地不分东南西北、时不分春夏秋冬,五湖四海的、认识不认识的、水平高水平低的、有钱没钱的、三教九流的……均可上前一试身手。上世纪30年代初,“西北棋圣”彭述圣从大西北艰苦跋涉独闯京华,首先就来到天桥的棋摊观战,并展示出非凡的棋力,引起京城高手关注,横扫北方棋坛、力战成名。流传于市井之间的棋摊,使得社会最底层的民众都能参与进来,不论贵贱、众生平等。正是因为与生俱来的草根特性,棋摊易于被广大民众接受,和社会生活打成一片,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正是其独特魅力与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江湖。这里是指历史上盛极一时的江湖棋摊,很大程度上以博彩为主,是江湖棋人赖以谋生的手段之一。经过一代代江湖棋人悉心钻研、推陈出新,创造出众多千变万化的江湖棋局和解局,推动了象棋艺术进步和发展。其中,像“七星聚会”“千里独行”“蚯蚓降龙”“野马操田”等名局,着法深奥、变化繁复,设计精巧,引人入胜,广泛流行于民间,既是典型的江湖排局,又是学习棋艺的经典资料,对于提高象棋实战水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直至今天,我们仍然可以见到江湖棋摊的存在。就文化传承发展而言,江湖棋摊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但也有人以此行骗,必须辩证对待。江湖残局的盛行,极大地推动了象棋排局艺术发展,朱鹤洲、蒋权、黄大昌、王首成等排局名家修为极深,为象棋界做出很大贡献。莱钢的亓效亮老师喜爱象棋排局,曾于上世纪90年代远赴上海至黄大昌先生居处学习,并且一直笃信着大昌先生对排局艺术的热情和执著,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他们,不就是江湖棋摊涅槃新生的希望所在吗?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方小小的棋摊穿越历史沧桑,走到今天,丰富了百姓生活,演绎着人生百味?行文至此,仍然思绪纷乱,对自己写下的文字无法确然,但愿能引起方家的一点共鸣与思考,算是抛砖引玉吧。
56#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5:33: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肖羽 于 2016-8-9 15:35 编辑

鸿雁往还忘年交
橘中岁月堪追忆
——记与排局名家黄大昌先生的一段缘
□亓效亮
    与黄大昌先生结缘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当时我对象棋排局很有兴趣,买了很多本排局谱,其中就有大昌先生的《象棋排局谱》和《象棋精妙排局谱》,研读之后感觉很有收获,对先生的作品印象非常深刻。先生作局构思严谨,用子简洁,着法紧凑凝练,既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又有很高的实用性。此后我便留意先生的著作,逢新书出版就先购为快。
        1997年先生忧于排局这一传统文化品种式微,为培养后进,在《上海象棋》和《象棋天地》杂志上分别刊登了免费辅导排局创作的广告。笔者见之十分高兴,便主动与先生书信联系。先生首先寄来两局他的排局作品让我拆解,对我的拆解答案非常满意。后来,他又看了我的排局作品,指出了许多错误,对部分作品较为赞赏。先生认为我的部分作品达到了发表的水平,鼓励我坚持学习创作,邀请我有时间到他的家中相叙。
    当时正值工作较为空闲,我便决定到上海一行。先生知道我要到上海的消息非常高兴,怕我初到上海路径不熟,特意给我画了一张从上海火车站到他家的详细路线图,连坐几路车,花几角钱,用几分钟都作了详细交代,并嘱咐我不必带生活用品,只带几件换洗的衣服即可,其他一切由他提供。先生的体贴爱护之情,让我非常感动。
        1998年初春,笔者来到上海,谒先生门下,聆听其教诲二十余日,受益良多。黄家祖居上海西康路老宅,为清末民初所建的二层楼房,鳞式黑瓦,古色古香,窄窄的弄堂,黝黝的老屋,加上先生咿呀的吴侬软语,令初到江南的我恍然如梦中,仿佛回到了久远的过去。真不敢相信,在这繁华熙攘的国际大都市中竟然藏着这样一片净土。初次与南方名人打交道,我很紧张。原以为上海人精明傲气,不容易沟通。但几句简单的交流之后,先生的热情开朗让我的拘谨便涣然冰释。我们很快成了忘年之交。先生很健谈。在简陋古朴的老屋中,我与先生多次促膝长谈,纵论古今,语涉象棋内外,深为先生自强不息、乐观豁达的精神所感染。
    先生为我在隔壁准备了一间卧室,空间小但很干净,木制的楼梯很陡,必须手扶才能上得去。初春的江南,天气仍然比较阴冷。我时常独坐卧室之中,回味与先生的交谈,回想先生的坎坷身世,感慨万千,夜不能寐。至今仍然记得,夜雨打在老屋黑亮的乌瓦上,溅起蒙蒙的雨雾。那是我第一次在江南的老屋中听江南的春雨。透过雨雾,依稀看见先生在灯下创作的瘦削身影。这一静谧安详的画面,与咫尺之外国际大都市的车声灯影形成鲜明对比,一种历史与现实相交织的沧桑感,久久在我的心中激荡。
    先生一生独身,自奉节俭,生活淡泊如苦行僧。我与先生初见时,他虽然多病缠身,非常瘦弱,但人很精神,言行举止透着乐观自信。先生事必亲躬。每次我要给先生做饭,他都不同意,坚持坐着轮椅在屋中转来转去,淘米、洗菜、做饭、刷锅、洗碗……
    在上海的那段日子,我经常帮先生整理校对棋稿,随时向先生请教,先生也对我的排局作品悉心指导,耐心讲解他的创作经验,分享对象棋艺术的见解。有句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当今之世,许多人“述而不作”,编著棋谱东拼西凑,随意剽窃,据为己有,丝毫不尊重别人的著作版权。先生为人耿直高洁,作品全部为自己独立创作编写。他的作品独出胸臆,并经多次精心修改推敲,局局凝聚着大量的心血,步步凝结着对象棋事业的拳拳之情。当时上海改革开放的浪潮风起云涌,许多排局家因生活原因,逐渐放弃了艺术创作。先生每言及此,深为痛惜。虽然自幼饱尝经济贫乏之苦,但先生始终不为物质所困,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创作,为弘扬象棋文化不遗余力,培养后进,竭尽所能。从先生的身上,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忧道不忧贫”的崇高精神。
    在先生家中,我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不避浅陋,写了一篇《弈林深处谱新章——黄大昌先生排局艺术略论》一文,发表在《上海象棋》杂志。后蒙先生厚爱,收入其新作《马炮精彩杀法》、《车马精彩杀法》、《马炮兵精彩杀法》书中作为序言。
    期间,先生为我引见了蒋权、朱鹤洲等象棋排局前辈名家,天气好时也带我到附近的静安寺、玉佛寺游玩,并让他的妹妹为我们拍照留念。虽然相处只有三个星期,但我与先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临走时先生依依惜别的眼神和近乎哽咽的殷殷嘱语。
    晚年由于双腿瘫痪,先生便仰卧在床上创作棋局,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200012月,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与先生签订合同,准备出版他的新书《马炮精彩杀法》、《车马精彩杀法》、《马炮兵精彩杀法》,要求4个月交稿。当时先生的疾病刚刚好转,但他依然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排局创作中,夜以继日,全力以赴,按时完成了40多万字书稿的创作整理工作。对于一个健康的年轻人来说,这也是难以想象的。由于写作太累,致使他病情加重,很长时间都没有恢复。先生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创作精神,堪称象棋艺术界的典范。
    自沪归来后,我与大昌先生一直鸿雁往还,联系不断。先生对我的排局创作寄予厚望,谆谆提携诱进,多次赠送新作,并推荐我的多篇作品在报刊发表。2000年,大昌先生举办第二届象棋棋局作品展前夕,创作了一篇排局作品“马炮争雄”作为展览期间的有奖征答棋局。因变化较为复杂,怕有疏漏,他提前将棋局寄来让我帮忙校对。记得我在先生家中时,曾帮先生校对出了棋局中的部分瑕疵,他十分高兴。这次我又校正了其中的小漏洞,令先生倍加赞赏。由于现场无人完全答对,展览结束后,先生将棋局征答一等奖给了我。先生对后辈的提携爱护可见一斑。
    光阴荏苒,岁月悠悠,年逾不惑生性疏懒的我,已逐渐疏远曾经心仪神交的棋枰,荒疏了排局创作和研究。追忆往事,百感交集,赋诗一首,以志咏怀:
        身阅浩劫心底空,继往开来一巨翁。
        无脚未害行千里,有笔深愁失传灯。
        黄浦浪涌西风急, 故国明珠峙天东。
        梦里河山情无已,霜雪尽处花万重。
黄大昌先生简介
    黄大昌先生(1942-2010)为中国现代著名象棋排局家,曾在海内外发表各种排局作品4000余篇,出版各种专著28种,坊间曾有“南黄(大昌)北李(中健)”之誉。王嘉良在《象棋残局大全》一书中盛赞黄大昌“著述丰厚,佳构远载,名播海内外”;棋坛名宿金启昌称赞黄大昌先生的排局“构思奇巧,着法简明,独具风采”。
    先生自幼酷爱象棋,不幸在11岁时摔残双腿,1958年,担任建筑设计师的父亲因已经审查清楚的“历史问题“被关押,先生的母亲因承受不住这一沉重打击和经济上的压力,猝发心脏病而去世。当时先生只有16岁,身为长子的他,只能靠出租父母留下的私房和变卖衣物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自1959年起,他开始创作排局,四十多年无间断,作品被全国各地的报刊发表和选登。《马炮争雄》、《马炮兵杀法》等著作一度成为象棋畅销书。先生多年坚持创作的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肯定。1986年美国旧金山《中报》对他的事迹初次作了专文介绍,题为“中华珍品有传人”。此后,在上海《新民晚报》等国内外数十家报刊上,都有专题刊载。198810月,他在原单位上海塑料制品三厂支持下举办了“黄大昌排局作品展”。
        200012月,在上海市静安区残疾人联合会及广大热心棋友的协助下,先生成功举办第二届个人排局作品展,受到参访者一致好评。

2.jpg (56.77 KB, 下载次数: 169)

2.jpg

4.jpg (61.36 KB, 下载次数: 167)

4.jpg
57#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5:39:06 | 只看该作者
相约美丽九月  决战魅力棋山
业余棋王赛山东赛区莱芜分站赛、第一届“棋山杯”象棋旅游大奖赛即将开枰
□肖羽
    继莱芜市象棋联赛、全省第八届万人象棋莱芜赛区选拔赛等重大赛事之后,莱芜市象棋协会将于916日、17日在钢城区棋山温泉度假村,连续举办业余棋王赛山东分赛区“博大爱家杯”莱芜分站赛、第一届“棋山杯”象棋旅游大奖赛两大象棋赛事,堪称棋界盛宴。
        据了解,“博大爱家杯”莱芜分站赛公开组棋王奖励现金1000元;第一届“棋山杯”象棋旅游大奖赛总奖金为16800元,创下莱芜历史之最,其中第1-4名奖现金 6000元、3000元、2000元、1000元,第5-8600元,第912400元,第13-16200元。
    916日下午,邀请全国象甲联赛山东重汽队的各位大师,到比赛现场与棋迷互动交流,包括1分钟对10分钟快棋赛、15车轮战、讲解精彩对局等内容。
58#
发表于 2016-8-9 20:46:27 | 只看该作者

原地址没有变
59#
 楼主| 发表于 2016-8-10 08:13:55 | 只看该作者

好的。已寄出。请查收
60#
发表于 2016-8-16 12:01:12 | 只看该作者
于老师您好
《鲁中象棋报》已收到,共2期6份。感谢于老师赠报。祝《鲁中象棋报》越办越好。

点评

好的  发表于 2016-8-19 08:43
请于老师每期给成老师寄三份,不要忘了每期向成老师求个排句哦。呵呵  发表于 2016-8-16 12:2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齐鲁智力文化网 ( 鲁ICP备11007780号 ) 

GMT+8, 2024-5-3 15:28 , Processed in 0.05177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6-2019 齐鲁智力文化网. 版权所有:淄博旭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